我们已经介绍了用 Apriori
算法发现 频繁项集
与 关联规则
。
本章将继续关注发现 频繁项集
这一任务,并使用 FP-growth
算法更有效的挖掘 频繁项集
。
FP-growth 算法简介
- 一种非常好的发现频繁项集算法。
- 基于Apriori算法构建,但是数据结构不同,使用叫做
FP树
的数据结构结构来存储集合。下面我们会介绍这种数据结构。
FP-growth 算法步骤
- 基于数据构建FP树
- 从FP树种挖掘频繁项集
FP树 介绍
- FP树的节点结构如下: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nameValue, numOccur, parentNode):
self.name = nameValue # 节点名称
self.count = numOccur # 节点出现次数
self.nodeLink = None # 不同项集的相同项通过nodeLink连接在一起
# needs to be updated
self.parent = parentNode # 指向父节点
self.children = {} # 存储叶子节点
FP-growth 原理
基于数据构建FP树
步骤1:
- 遍历所有的数据集合,计算所有项的支持度。
- 丢弃非频繁的项。
- 基于 支持度 降序排序所有的项。
- 所有数据集合按照得到的顺序重新整理。
- 重新整理完成后,丢弃每个集合末尾非频繁的项。
步骤2:
- 读取每个集合插入FP树中,同时用一个头部链表数据结构维护不同集合的相同项。
最终得到下面这样一棵FP树
从FP树中挖掘出频繁项集
步骤3:
- 对头部链表进行降序排序
- 对头部链表节点从小到大遍历,得到条件模式基,同时获得一个频繁项集。如上图,从头部链表 t 节点开始遍历,t 节点加入到频繁项集。找到以 t 节点为结尾的路径如下: 去掉FP树中的t节点,得到条件模式基<左边路径,左边是值>[z,x,y,s,t]:2,[z,x,y,r,t]:1 。条件模式基的值取决于末尾节点 t ,因为 t 的出现次数最小,一个频繁项集的支持度由支持度最小的项决定。所以 t 节点的条件模式基的值可以理解为对于以 t 节点为末尾的前缀路径出现次数。
- 条件模式基继续构造条件 FP树, 得到频繁项集,和之前的频繁项组合起来,这是一个递归遍历头部链表生成FP树的过程,递归截止条件是生成的FP树的头部链表为空。 根据步骤 2 得到的条件模式基 [z,x,y,s,t]:2,[z,x,y,r,t]:1 作为数据集继续构造出一棵FP树,计算支持度,去除非频繁项,集合按照支持度降序排序,重复上面构造FP树的步骤。最后得到下面 t-条件FP树 :
- 然后根据 t-条件FP树 的头部链表进行遍历,从 y 开始。得到频繁项集 ty 。然后又得到 y 的条件模式基,构造出 ty的条件FP树,即 ty-条件FP树。继续遍历ty-条件FP树的头部链表,得到频繁项集 tyx,然后又得到频繁项集 tyxz. 然后得到构造tyxz-条件FP树的头部链表是空的,终止遍历。我们得到的频繁项集有 t->ty->tyz->tyzx,这只是一小部分。
- 条件模式基:头部链表中的某一点的前缀路径组合就是条件模式基,条件模式基的值取决于末尾节点的值。
- 条件FP树:以条件模式基为数据集构造的FP树叫做条件FP树。
FP-growth 算法优缺点:
* 优点: 1. 因为 FP-growth 算法只需要对数据集遍历两次,所以速度更快。
2. FP树将集合按照支持度降序排序,不同路径如果有相同前缀路径共用存储空间,使得数据得到了压缩。
3. 不需要生成候选集。
4. 比Apriori更快。
* 缺点: 1. FP-Tree第二次遍历会存储很多中间过程的值,会占用很多内存。
2. 构建FP-Tree是比较昂贵的。
* 适用数据类型:标称型数据(离散型数据)。
FP-growth 代码讲解
main 方法大致步骤:
if __name__ == "__main__":
simpDat = loadSimpDat() #加载数据集。
initSet = createInitSet(simpDat) #对数据集进行整理,相同集合进行合并。
myFPtree, myHeaderTab = createTree(initSet, 3)#创建FP树。
freqItemList = []
mineTree(myFPtree, myHeaderTab, 3, set([]), freqItemList) #递归的从FP树中挖掘出频繁项集。
print freqItemList
大家看懂原理,再仔细跟踪一下代码。基本就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