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循环的用法
for
循环是一种在 Python 中用于迭代序列(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或其他可迭代对象的循环结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 for
循环用法:
- 遍历列表:使用
for
循环遍历列表中的元素。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for fruit in fruits:
print(fruit)
- 遍历元组:同样也可以用
for
循环遍历元组中的元素。
colors = ("red", "green", "blue")
for color in colors:
print(color)
- 遍历字符串:
for
循环也可以遍历字符串中的字符。
for character in "Hello":
print(character)
- 遍历范围:使用
range()
函数和for
循环来遍历一个数字范围。
for num in range(1, 5):
print(num)
- 遍历字典:通过
.items()
方法可以遍历字典的键值对。
ages = {"Alice": 25, "Bob": 30, "Charlie": 35}
for name, age in ages.items():
print(f"{name} is {age} years old")
- 结合
else
子句:在for
循环后可以加上一个else
子句,在循环正常结束时执行。
fruits = ["apple", "banana", "cherry"]
for fruit in fruits:
print(fruit)
else:
print("循环结束")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 for
循环用法示例。在 Python 中,for
循环是一个强大的工具,用于遍历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和执行重复任务。
示例:遍历显示学生的姓名
示例代码如下:
# 创建学生姓名列表
students = ["Alice", "Bob", "Charlie", "David", "Mark", "Trump", "Marx"]
# 使用for循环遍历学生姓名列表并显示每个学生的姓名
print('遍历显示的学生的姓名:')
for student in students:
print(student)
运行结果如下:
遍历显示的学生的姓名:
Alice
Bob
Charlie
David
Mark
Trump
Marx
在for循环中使用range()函数
range()
函数在 Python 中用于创建一个整数序列,常用于循环结构中。以下是 range()
函数的一些特性:
- 基本语法:
range()
函数的基本语法为range(start, stop, step)
,其中:
-
start
:序列起始值(默认为 0)。 -
stop
:序列终止值,不包含该值。 -
step
:序列增量(默认为 1)。
- 生成范围内的整数序列:
range()
函数生成从起始值到终止值之间的整数序列。起始值包含在范围内,但终止值不包含在范围内。 - 只提供终止值:如果只提供一个参数,则默认从 0 开始生成序列,直到指定的终止值。
- 步长:可以通过第三个参数指定序列的步长(增量),控制每次递增的数量。默认情况下,步长为 1。
- 惰性求值:
range()
函数是惰性求值的,在实际需要时才会生成序列中的下一个元素,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和提高性能。 - 与列表转换:
range()
返回的对象并不是列表,而是一个可迭代对象。如果需要将其转换为列表,可以使用list(range())
。 - 应用:常用于循环结构中,例如
for
循环,用于指定循环次数或遍历索引。
示例:
# 生成从0到4的整数序列
for i in range(5):
print(i)
# 指定起始值、终止值和步长
for i in range(1, 10, 2):
print(i)
range()
函数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您生成指定范围内的整数序列,用于各种循环和迭代场景中。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如何在 for
循环中使用 range()
函数来实现遍历并显示学生的姓名:
# 创建学生姓名列表
students = ["Alice", "Bob", "Charlie", "David"]
# 使用 range() 函数结合 len() 函数获取列表长度来遍历并显示学生的姓名
for i in range(len(students)):
print(f"学生 {i+1}: {students[i]}")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利用 range(len(students))
生成了一个由列表长度决定的数字序列,然后在 for
循环中使用这个序列来访问学生姓名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通过 print()
函数,我们可以输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及其对应的索引号(从 1 开始)。
通过结合 range()
函数和 len()
函数,可以灵活地控制循环次数,并在循环中处理列表中的元素。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根据列表长度或需求进行迭代的情况。
示例:显示指定数字内的奇数
# 使用 for 循环显示指定数字以内的奇数
number = int(input('请输入数字:'))
print(f'显示{number}内的奇数:')
for num in range(1, number + 1, 2):
print(f"{num:<5}", end='')
if (num + 1) % 16 == 0 and num != 1:
print('\n')
运行结果如下:
请输入数字:150
显示150内的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123 125 127
129 131 133 135 137 139 141 143
145 147 149
示例: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简称GCD)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正因子。在数学中,通常使用符号 “gcd” 表示最大公约数。
以下是一个使用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德算法)计算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def gcd(a, b):
while b:
a, b = b, a % b
return a
num1 = int(input('请输入第一个正整数:'))
num2 = int(input('请输入第二个正整数:'))
result = gcd(num1, num2)
print(f"{num1} 和 {num2} 的最大公约数是:{result}")
运行结果如下:
请输入第一个正整数:128
请输入第二个正整数:96
128 和 96 的最大公约数是:32
在这个示例中,定义了一个函数 gcd(a, b)
来计算两个正整数 a
和 b
的最大公约数。利用辗转相除法的原理,不断取两数之间的余数作为新的两数进行迭代,直到其中一个数为零,此时另一个数即为最大公约数。
你可以根据需要修改 num1
和 num2
的值,并调用 gcd()
函数来计算任意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