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骨灰甘年后终返故土 将撒在白云山麓
  
  2007年12月10日 1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代音乐巨匠马思聪,当年“去国”实属迫不得已;而在2007年的这个冬天,在他异国离世整整20年之后,终于要“回来了”。马先生的侄女、马思聪研究会的副会长马之庸,虽已70高龄,但昨天同记者说起“回归”大事仍激动不已:“20年的心愿终于了了。”据她透露,马先生的骨灰将于本月12日回到广州,并将按其子女的意见,“撒在白云山麓,这样可以让他与祖国的山水更加亲近。”
  马思聪中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出生,1987年5月20日卒于美国费城。马思聪和冼星海都是留学巴黎音乐学院的中国作曲家。马氏长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家之一。  
  1923年11岁留学法国,1929年回国,1930年又留学法国。1946年指挥台湾交响乐团,1947年—1948年在广州和香港教学。1949年离开香港回内地,1967年又经香港去了美国。
马思聪骨灰终返故土‏_白云山
《思乡曲》马思聪曲 吕思清演奏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
 马思聪骨灰终返故土‏_马思聪_02
我爱这片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有人认为,中国的小提琴乐曲《思乡曲》的历史地位和音乐价值应在《梁祝》之上,虽说《梁祝》的旋律优美浪漫,有着浓郁的中国水乡风格,但多少有一些模仿和戏剧的痕迹,流于表层,而《思乡曲》则力透纸背,更深沉,有更民族性的东西蕴含在每一个音符之中。《思乡曲》原是一首绥远地区的民歌,曲子是《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取材于一首名叫《城墙上×××》的民歌。整首曲子,由快到慢,然后又由慢到快。渐快、渐慢、还原速、又渐慢。这个过程中感情随着速度波动,一次一次的得到升华。 
 
坎坷人生赤子心,白云深处思乡人。
青山秀水永相依,幽谷清泉终离恨。
——Sibyl——
 2007-12-11
 
自言自语:
   马先生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依然魂牵祖国,就好象一个大家族,兄弟打架,他躲了出去避祸,但还是家里人啊,要回家的,不会因为受了兄弟的委屈就不认母亲了......那一代人受过的苦难太多了......记得咕咚的文章里就提起他父亲说一辈子最苦的是南京失陷做亡国奴时候....文革虽然也苦,但怎么也是自己家里人啊!

  先生那么坚强地活着,可是最近,人大跳楼那位教授,是否自私了点?他这样做了,让他的弟子和师长们如何继续活下去,为什么眼光总盯着自己的那点点委屈和痛苦......不知道国家需要他,年轻人需要他吗?怪不得说现代中国文风狭隘,冰心、杨绛、×××都是尽天年的,让人敬仰!发现一个行业,如果一个大师自绝了,会影响好几代哦,这个是老舍开的头……国之悲哀,为人师长都这样了,子弟们如何处世作学问了?……罢了,不说亡人了,愿他们的灵魂安息~!
 
  活着需要勇气,好好活着就需要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