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父母,不是一边把孩子往外推,一边远远的眺望。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木棉朗读音频
插曲:Yiruma-《River Flows in You》
前几天,听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妈妈,女儿上了大学。因为到了青春期,有点叛逆,总嫌妈妈唠唠叨叨,每次打电话,没说几句就挂了。
这位妈妈知道女儿烦,心想,孩子在外面好好的就行,电话不打就不打吧。但是,她心里还是牵挂孩子啊,于是,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微信运动”。
今天孩子走了10000步,她可能是参加体育运动了;明天孩子走了5000步,她可能只在校园里走走。
有一天,孩子走了800步,她心想,孩子学习忙,可能就去了两趟食堂。
可是,又隔了两天,孩子的步数始终是0,她不免在心里犯嘀咕:
“这孩子两天都没走出房间吗?她没去食堂打饭吗?天天在宿舍吃小零食吗?电话没电了?那也得充电啊,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忍不住了,给孩子打电话,孩子没接。再打,还是没接。
隔着几百公里的路程,远方的妈妈心慌了,各种不良的猜测在脑海里上演。
谢天谢地!最后,电话终于接通了。
原来,孩子只是因为天气太冷,把手机放在兜里,没开微信,所以步数为0。因为期末紧张复习,手机设置了静音,所以没及时接电话。
试问,世间有谁能如此细心,如此小心,如此卑微,如此不易的呵护这份爱?
答案是唯一的,只有父母!
普天之下,只有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没有怨言,只有牵挂。
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她的心智,她的阅历足以让人放心。但是,当妈的,该牵挂,还是一样牵挂。
孩子入园时,被父母甩开的小手
是“爱”最无奈的表达
昨天上午,我正在单位忙着,突然接到了闺蜜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她就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大哭起来。我不解,赶紧询问才知道,她把儿子送到了幼儿园。
我赶紧安慰:“你不是天天吵着带孩子累,想要送他入园吗?现在好了,你终于自由啦!”
电话那头,她哭得更凶了:
你知道吗,我现在什么事情都做不去,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
刚才,他的手死死的搂住我的脖子,老师用力的分开。
现在,看着他的玩具,他的衣服,我感觉自己仿佛弄丢了孩子!
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我想起了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
那天,小家伙儿看到我走了,挣扎着大哭起来。我一边忐忑的跟她说:“再见,妈妈晚上来接你。”一边狼狈的大步离开。
我走到离幼儿园5分钟路程的麦当劳,坐下。那天,柔和的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暖暖的洒在椅子上,而我,却无心享受属于我的久违的自由。
全职在家带娃的2年半,我身心俱疲,做梦都希望有一天,我能静静的一个人呆一会儿,哪怕只有一刻。
然而那天,坐在落地窗前,我却一直哭泣,发呆,哭泣,生平第一次,我感受到了心被掏空是怎样的一种痛……
那天,我甚至有那么一种冲动:我不要让女儿上幼儿园了,我要一直带她,直到有一天,她自己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如果她一直不喜欢,我就一直带她到小学。
可是,理智告诉我,入园差不多是每个孩子必经的成长之痛!
在那里,是孩子认识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在那里,孩子将学到人生的第一堂社会课。
无论是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习惯和人格的关键时期,都将从那里起步。
带着不舍,带着眷恋,连续两个月,每个送孩子入园的撕心裂肺的清晨,我都狠心的甩开她的手,然后一个人回到角落,孤独的舔舐伤口。
小鸟必须在幼鸟的时候学会飞,长大了才能遨游蓝天。哪一个父母,不是一边把孩子往外推,一边远远的眺望......
世界再大
也大不过父母的牵挂
这几天,我的BOSS飞到德国去了。
临走前,她满脸焦虑的对我说,“我的儿子硕士毕业后准备回国发展,上周他在上海面试的一家跨国公司录用他了。”
“这是好事呀!”
“对!但是,我现在必须要飞到德国,帮他粉刷墙壁。”我一脸蒙圈。
原来,在德国,租完房子后,再把房子退还房主时,必须保持当时的模样。就是因为BOSS的儿子在国内即将入职,在德国还有一大堆事没处理完,她放心不下。
多么令人感到滑稽的母爱啊,一个公司的大BOSS,隔着千山万水,也要跑去挽着袖子帮硕士生儿子粉刷墙壁。
这又是多么令人动容的母爱啊,无论孩子多大了,走到哪儿,都走不出父母的牵挂!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2019年的感动瞬间@胖大头P。
其中有这样的一封信打动了我:
看过之后,我感动良久。
我在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没有读过书的老母亲拿起笔呢?
是希望。
老妈妈希望,用自己倔强的刚强教育儿子,不要停止学习。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母亲尚且能拿起笔学习写字,更何况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
我想,在这一个小时里,这位妈妈的脑海里一定在放着电影:儿子成长的每一次笑脸,每一次哭泣,每一次跌到,每一次爬起......
在这一个小时里,妈妈的心里是甜蜜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妈妈一点一滴的牵挂。
是的,世界再大,也大不过父母的牵挂。
“儿子,你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牵挂妈妈。”
哪一个父母,不是一边把孩子往外推,一边远远的眺望?
生命生生不息
父母永远追不上孩子的脚步
你可能会说,既然如此牵挂,不如离的近点,搬到一个城市,这样,不就没有那么多心酸与无奈了吗?
可是,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
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圈子已经适应了,熟悉的街角,熟悉的老邻居,熟悉的空气芬芳。
都说“树高百尺,落叶归根”,谁还愿意到老了,再去重新适应一切未知的,陌生的周遭?
再说,大城市里昂贵的房价,有多少“初生牛犊”的年轻人都望而却步,更何况是年迈的父母?即便真有条件好的,也未必就能如愿吧?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只身到了A城。这位同学的父母只有这一个独生子,因为牵挂,他们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到A城来照顾儿子。
几年的光景,儿子工作出色,又被调到了B城,父母一看,不管是A城还是B城,哪里都不是老家。既然为了儿子能来A城,那也能再搬到B城。
可是,就是这么巧,没过几年,儿子又到C城去发展。
老两口,风风雨雨几十载,到了晚年,还要为了孩子漂泊不定,最后,他们放弃了。
他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父母是追不上孩子的,让他一个人去吧。
小的时候,父母把我们抱在怀里;
大一点,父母牵着我们的手,学走路;
再大点,我们在前面跑,父母在后面追。
不用太久,6岁时,父母就已经追不上孩子的脚步了。无论是体力还是活力,最终胜出的一定是孩子。
父母想追,其实是追不上的!
生命的生生不息告诉我们:父母最适合的位置,是站在一个美丽的起点,远远眺望,那眺望的方向里,一直充满希望......
父母牵挂的背后
一面化作期望,一面化作孤独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你的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
“爸妈知道你工作忙,不用回来了。”
“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
可是当他们知道你已经走在了回家的高速时,开始变得不淡定,一会儿一个电话:“到哪了,到哪了,慢点开,别着急!”
回到家,摆满了一桌子饭菜,都是他们平时不舍得吃的好东西。
当父母的,都这样。
只要孩子好,他们愿意去哪就去哪吧。或者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是为了奔向更美的前程。
外面的世界如果比家里更精彩,那就去飞翔吧。尽管有再多的不舍,再多的留恋,父母不会阻拦,只有祝福,和远远眺望。
其实孩子不知道,从父母没有能力再给孩子任何保护时起,那份执着的眺望,早已化成了心底最深的孤独。那种孤独,如万蚁噬心,只是父母从来不说。
小的时候,是孩子一直扯着父母的衣襟,请求抱抱,别走;长大了,是父母渴望孩子不要离开。但是,他们不会说,更不会扯着孩子的衣角恳求留下来。
此时,唯有做孩子的我们,愿意停下来。愿意用当初父母眺望我们时的深情去回首眺望,才能看到父母眼中映衬出的无助与孤独。
春节就要来了,春运蓄势待发!小伙伴们,让我们握紧手中的票,加满车箱里的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回家之旅”吧!
因为,那里有一边把我们往外推,一边远远眺望的——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你若喜欢,为品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