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质量离不开项目的规范化,质量与规范是一体的,一个项目若是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可靠的或者不成功的。好的规范成就高质量,反过来高质量必然推动项目的规范化运营。
评价一个软件质量的好坏指标主要为6个方面:可靠性、可用性、可读性、易用性、安全性、易维护性。所有的这一切与软件相关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6个方面而努力的。

需要明白软件技术存在的理由或者使命:软件开发技术的首要责任是为了管理复杂度。

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以下过程并不是完全按照软件工程里面的各个步骤逐一执行的)
项目调研分析——需求分析——原型制作——需求评审——研发理解需求——进行数据库分析与设计——需求评审——项目环境搭建——编码/自测阶段——部署到测试环境——测试人员测试——研发修改bug——上线——维护—新增或修改功能—维护——维护·······。

这中间可能会开多次需求评审会议,调整需求。安排项目进度计划等事情。

在这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项目规范,这里主要大概说一下项目实施阶段即开发编码阶段的规范。
1、项目技术选型需要谨慎,技术选型不是哪种技术流行就选哪种,而是哪种技术适合当前的业务场景就选哪种,在我看来是业务驱动技术而不是技术驱动业务。
2、项目环境搭建需要搭建好,对于各种配置项需要谨慎管理。
3、项目目录结构需要规划好,不得随意创建目录,避免导致项目结构混乱。
需要明白的是:代码的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软件生命的血液,因此在写代码的时候注重代码的规范性。
4、项目注释需要规范,类的头部说明注释,属性与变量注释,方法注释,接口注释,关键思路注释,配置文件中的各配置项注释,善用文档注释,单行和多行注释。此外需要切记不可滥用注释对于简单操作尽量用代码自说明,不要重复注释,不使用行尾注释。
5、类名,属性名,变量名,方法名,接口名,枚举类名,异常基类名,工具类名,要取准确避免二义性。
6、接口暴露出来的一定是服务,需要符合SOA理念(面向服务的架构理念),即一个接口就是某种服务。
7、对于我来说,我是这样认为开发工具的,即工具不在多够用就行,需要熟练使用手上所用的工具。
8、最重要的一条:代码首先是写给人看的,其次才是机器。
9、对需求要进行分析,需要考虑该需求是否有价值,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需求分析花费的时间多,那么编写代码也就容易许多。
10、MVC模型:controller层接收请求调用service层处理业务逻辑,service层调用dao层访问数据库。controller层只负责接收请求并返回结果,service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dao层访问数据库对数据进行CRUD操作。

可能有点偏题,不过没事,反正是写来自己看的,哈哈。此外推荐看一下代码大全,阿里巴巴开发规范,代码之美,代码整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