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虚拟化:

存储虚拟化将系统中分散的存储资源整合起来:

  • 提高了存储资源利用率
  • 降低了单位存储空间的成本
  • 降低了存储管理的负担和复杂性

在虚拟层通过使用数据镜像,数据校验和多路径等技术:

  •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及系统的可用性

利用负载均衡,数据迁移,数据块重组等技术:

  • 提高系统的潜在性能

整合和重组底层物理资源:

  • 得到多种不同性能和可靠性的新的虚拟设备
  • 满足多种存储应用的需求

存储虚拟化的一般模型:

  • 减少存储系统的管理开销
  • 实现存储系统数据共享
  • 提供透明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

目前,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
    也称基于服务器的存储虚拟化或者基于系统卷管理器的存储虚拟化,其一般是通过逻辑卷管理来实现的。
    优势:性价比比较高;
    劣势:性能下降,可扩展性差,不支持异构平台
  • 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
    主要是在存储设备的磁盘、适配器或者控制器上实现虚拟化功能。
  • 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
    NAS–网络附加存储
    在此结构中,存储系统不再通过I/O总线附属某个特定的服务器或客户机
    而是直接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
    SAN–存储区域网
    千兆位速率的网络
    依托光纤通道,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连接,提供更高的吞吐能力,
    支持更远的距离和更可靠的连通.

传统的数据中心:

服务器之间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异构、接口与数据格式不统一
数据中心内网络传输效率低

使用云计算后

数据同步传送的大流量、备份大流量、虚拟机迁移大流量
采用统一的交换网络减少布线、维护工作量和扩容成本

引入虚拟化技术之后

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分为核心层、接入层和虚拟机网络虚拟化三个方面

网络虚拟化

核心层网络虚拟化:

主要指的是数据中心核心网络设备的虚拟化。
前提要求:核心层网络具备超大规模的数据交换能力,足够的万兆接入能力。
作用:提供虚拟机箱技术,简化设备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交换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支撑资源的灵活调度和动态伸缩。

接入层网络虚拟化

接入层虚拟化,可以实现数据中心接入层的分级设计。根据数据中心的走线要求,接入层交换机要求能够支持各种灵活的部署方式和新的以太网技术

虚拟机网络虚拟化

  • 虚拟机的双向访问控制和流量监控
  • 虚拟机的网络属性
  • 网络属性可以跟随虚拟机的迁移而动态迁移
  • 迁移时,相关的资源配置也随之迁移,业务不中断

虚拟网络接口卡

  • 每个虚拟机都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虚拟网络接口卡vNIC
  • 安装在虚拟机上的客户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利用通用的设备驱动程序与vNIC进行通信
  • 在虚拟机的外部,vNIC拥有独立的MAC地址以及一个或多个IP地址,且遵守标准的以太网协议

分布式交换机

在虚拟机之间进行内部流量路由:连接物理以太网适配器链接外部网络;为每个vSwitch分配一个或多个dvPort组

端口组 是虚拟环境特有的概念

端口组是一种策略设置机制,这些策略用于管理与端口组相连的网络。
将端口组配置为执行策略,以提供增强的网络安全、网络分段、更佳的性能、高可用性及流量管理。

桌面虚拟化

每个桌面镜像就是一个带有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终端用户通过一个虚拟显示协议来访问他们的桌面系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用户的使用体验同他们使用桌面上的PC一样。

桌面虚拟化是一种基于中心服务器的计算机运作模型

第一代桌面虚拟技术实现了在同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上,同时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并同时运行这些操作系统
优势:
保障数据安全
易于集中备份
桌面管理流程不变
缺点:
用户体验下降
管理工具不成熟
需要大量存储资源

第二代桌面虚拟化技术进一步将桌面系统的运行环境与安装环境、应用与桌面配置文件进行了拆分,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复杂度与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打破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的紧密耦合,独立管理;最佳用户体验;动态拼装的用户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