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
- IP协议
- 一、IP协议
- 二、IP地址
- 1⃣️IP地址初探
- 2⃣️IP地址和MAC地址
- 3⃣️IP地址分类
- 4⃣️IP单播/广播/多播
- 1.广播
- 2.单播
- 3.多播(组播)
- 5⃣️子网划分
- 为什么进行子网划分?
- 1.子网划分初探
- 2.子网掩码
- 三、拯救枯竭的IPv4
- 1⃣️无分类IP地址
- 2⃣️NAT地址转换
- 四、路由控制
- 1⃣️路由控制初探
- 2⃣️路由协议
IP协议
一、IP协议
IP协议:屏蔽下层物理网络的差异,为上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
I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尽力的数据报投递服务:
- 无连接的:发送端可以任何时候自由发送数据,接收端不知道何时从哪里接收到数据,每个IP数据报独立处理和传输,一台主机发出的数据报序列,可能走不同路径,甚至其中一部分在传输过程丢失
- 不可靠的:IP协议本身不保证IP数据报投递结果
- 尽力的:每个数据链路规定一个最大传输单元MTU,若IP数据报长度超过MTU时,将其切割成一个个的分组,以适应具体的网络传输
二、IP地址
1⃣️IP地址初探
IPv4:4字节 == 32bit
IPv6:16字节 == 128bit
2⃣️IP地址和MAC地址
在传输过程中,
-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不变(如图中主机A和主机B)
- 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不断发生改变(如图中路由器1 -> 2 -> 3)
3⃣️IP地址分类
网络号:属于互联网的哪一个网络
主机号:属于网络中的哪一个主机
为什么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因为要进行通讯,首先判断是否处于同一个广播域内,即网络号(网络地址)是否相同:
- 相同,表明接收方在本网络内(本地网络主机),可以把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标主机,无需转发给其他网络
- 不同,发送和接收方是远程网络主机,远程网络中的主机要进行通讯的话必须通过本地网关(Gateway)来传递转发数据
全0:本网络
全1:广播
- A类地址:1~126(0、127不在A类地址范围内)
- B类地址:128~191
- C类地址:192~223
4⃣️IP单播/广播/多播
1.广播
一个发送方,多个接收方
广播地址:
- 本地广播:本网络内广播的
- 直接广播:不同网络之间广播的
2.单播
只有一个发送方和接收方
3.多播(组播)
D类地址
一个发送方,特定的多个接收方
5⃣️子网划分
为什么进行子网划分?
传统的IP地址分类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1.子网划分初探
将传统的两级IP地址(网络号 + 主机号)转换成粒度更小的三级IP地址(网络号 + 子网号 + 主机号)
原来主机号不能全0或者全1,同样的,子网号后面的主机号也不能全0或者全1
2.子网掩码
举个例子
C类二级地址192.168.1.0
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C类三级地址可以写成:192.168.1.0/26
三、拯救枯竭的IPv4
两种方法解决:
- 无分类IP地址CIDR
- NAT地址转换
1⃣️无分类IP地址
表现形式:a.b.c.d/x
x为网络前缀
2⃣️NAT地址转换
IP地址不是根据主机台数来配置,而是根据网卡(网络适配器)来配置的
四、路由控制
1⃣️路由控制初探
路由控制(Routing):将IP数据报发送给最终目标地址的功能
所有主机和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控制表,记录:
- IP地址
- 想到达该IP地址,在当前路由器,数据包的下一步应该是发送到路由器
默认路由:路由表中任何一个地址都能与之匹配的记录
环回地址:localhost(127.0.0.1),如果用这个地址,数据包就不会流向网络
2⃣️路由协议
路由控制表的形成方式:
- 静态路由控制:管理员手动设置
- 动态路由设置:交换信息时自动刷新
路由协议分类:
- 外部网关协议EGP(RIP、OSPF)
- 内部网关协议IGP(B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