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建模和关系建模

1、维度建模

(1)定义

维度模型是数据仓库领域另一位大师Ralph Kimball 所倡导的。维度建模以分析决策的需求出发构建模型,构建的数据模型为分析需求服务,因此它重点解决用户如何更快速完成分析需求,同时还有较好的大规模复杂查询的响应性能,更直接面向业务。

典型的代表是我们比较熟知的星形模型:

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包括 数据仓库的建模_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包括 数据仓库的建模_数据_02

星型模型由一个事实表和一组维表组成。每个维表都有一个维作为主键,所有这些维的主键组合成事实表的主键。强调的是对维度进行预处理,将多个维度集合到一个事实表,形成一个宽表。

这也是我们在使用hive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宽表的原因,大宽表一般都是事实表,包含了维度关联的主键和一些度量信息,而维度表则是事实表里面维度的具体信息,使用时候一般通过join来组合数据,相对来说对OLAP的分析比较方便。

2)建模方法

通常需要选择某个业务过程,然后围绕该过程建立模型,其一般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从明确关键业务过程开始,再到明确粒度,再到明确维度,最后明确事实,非常简单易懂。

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包括 数据仓库的建模_数据仓库_03

(3)优缺点

优点:技术要求不高,快速上手,敏捷迭代,快速交付;更快速完成分析需求,较好的大规模复杂查询的响应性能

缺点:维度表的冗余会较多,视野狭窄

2、关系建模

(1)定义

是数据仓库之父Inmon推崇的、从全企业的高度设计一个3NF模型的方法,用实体加关系描述的数据模型描述企业业务架构,在范式理论上符合3NF,站在企业角度面向主题的抽象,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体对象关系抽象。

它更多是面向数据的整合和一致性治理,正如Inmon所希望达到的“single version of the truth”。

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包括 数据仓库的建模_数据仓库_04

当有一个或多个维表没有直接连接到事实表上,而是通过其他维表连接到事实表上时,其图解就像多个雪花连接在一起,故称雪花模型。

雪花模型是对星型模型的扩展。它对星型模型的维表进一步层次化,原有的各维表可能被扩展为小的事实表,形成一些局部的 "层次 " 区域,这些被分解的表都连接到主维度表而不是事实表。

雪花模型更加符合数据库范式,减少数据冗余,但是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操作比较复杂,需要join的表比较多所以其性能并不一定比星型模型高。

(2)建模方法

关系建模常常需要全局考虑,要对上游业务系统的进行信息调研,以做到对其业务和数据的基本了解,要做到主题划分,让模型有清晰合理的实体关系体系,以下是方法的示意:

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包括 数据仓库的建模_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包括_05

(3)优缺点

优点:规范性较好,冗余小,数据集成和数据一致性方面得到重视,比如运营商可以参考国际电信运营业务流程规范(ETOM),有所谓的最佳实践。

缺点:需要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数据和关系;实施周期非常长,成本昂贵;对建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容易烂尾。

3、建模方法比较

一般来讲,维度模型简单直观,适合业务模式快速变化的行业,关系模型实现复杂,适合业务模式比较成熟的行业,阿里原来用关系建模,现在基本都是维度建模的方式了。

运营商以前都是关系建模,现在其实边界越来越模糊,很多大数据业务变化很快,采用维度建模也比较方便,不需要顶层设计。

属性

维度模型

关系模型

数据总量



可读性

容易


表个数



查询速度



冗余度



对实时表的情况

增加宽度

字段比较少,冗余低

扩展性



实施难度

低,周期短

高,周期长

适用场景

快速变化行业、战术性投入,直接面向客户,比如淘宝

成熟行业、战略性投入、不直接面向客户,比如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