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磁盘使用情况)
参数
-a |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信息,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sysfs 等文件系统; |
-m | 以 MB 为单位显示容量; |
-k | 以 KB 为单位显示容量,默认以 KB 为单位; |
-h | 使用人们习惯的 KB、MB 或 GB 等单位自行显示容量; |
-T | 显示该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 |
-i | 不用硬盘容量显示,而是以含有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
使用
方式1
[root@kuaihe-soa-001 /dev]#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vda1 412716208 68222492 323522308 18% /
tmpfs 16439616 0 16439616 0% /dev/shm
[root@kuaihe-soa-001 /dev]#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vda1 394G 66G 309G 18% /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kuaihe-soa-001 /dev]#
注:tmpts是内存空间,重启后会丢失
Filesystem:表示该文件系统位于哪个分区,因此该列显示的是设备名称;
1K-blocks:此列表示文件系统的总大小,默认以 KB 为单位;
Used:表示用掉的硬盘空间大小;
Available:表示剩余的硬盘空间大小;
Use%:硬盘空间使用率。如果使用率高达 90% 以上,就需要额外注意,因为容量不足,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Mounted on:文件系统的挂载点,也就是硬盘挂载的目录位置。
方式2
[root@kuaihe-soa-001 /dev]#cd /
[root@kuaihe-soa-001 /]#ls
bin boot dev etc home lib lib64 lost+found media mnt opt proc root run sbin selinux srv sys tmp usr var
[root@kuaihe-soa-001 /]#df -h /home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vda1 394G 66G 309G 18% /
这里在 df 命令后添加了目录名,在这种情况下,df 命令会自动分析该目录所在的分区,并将所在分区的有关信息显示出来。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目录下还可以使用多少容量。
方式3
[root@kuaihe-soa-001 /]#df -aT
Filesystem 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vda1 ext4 412716208 68238212 323506588 18% /
proc proc 0 0 0 - /proc
sysfs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devpts 0 0 0 - /dev/pts
tmpfs tmpfs 16439616 0 16439616 0% /dev/shm
none binfmt_misc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使用 -a 选项,会将很多特殊的文件系统显示出来,这些文件系统包含的大多是系统数据,存在于内存中,不会占用硬盘空间,因此你会看到,它们所占据的硬盘总容量为 0。
iostat(CPU和io情况)
安装
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直接安装。
yum
install
sysstat
使用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虚拟CPU的无意识等待时间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百分比。
备注:
如果%iowait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如果%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
如果%idle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应加大内存容量。
如果%idle值持续低于10,表明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CPU。
cpu属性值说明: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
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
kB_read: 读取的总数据量;
kB_wrtn:写入的总数量数据量;
查看使用率
iostatiostat -d -k -x 1 10 #每一秒采集一次 采集10次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如果%util接近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iotop(各个线程IO情况)
安装
yum -y install iotop
说明
监控每个线程的的io
参数
各个参数说明:
-o, --only只显示正在产生I/O的进程或线程。除了传参,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按o生效。
-b, --batch非交互模式,一般用来记录日志。
-n NUM, --iter=NUM设置监测的次数,默认无限。在非交互模式下很有用。
-d SEC, --delay=SEC设置每次监测的间隔,默认1秒,接受非整形数据例如1.1。
-p PID, --pid=PID指定监测的进程/线程。
-u USER, --user=USER指定监测某个用户产生的I/O。
-P, --processes仅显示进程,默认iotop显示所有线程。
-a, --accumulated显示累积的I/O,而不是带宽。
-k, --kilobytes使用kB单位,而不是对人友好的单位。在非交互模式下,脚本编程有用。
-t, --time 加上时间戳,非交互非模式。
-q, --quiet 禁止头几行,非交互模式。有三种指定方式。
-q 只在第一次监测时显示列名
-qq 永远不显示列名。
-qqq 永远不显示I/O汇总。
交互按键:
和top命令类似,iotop也支持以下几个交互按键。
left和right方向键:改变排序。
r:反向排序。
o:切换至选项--only。
p:切换至--processes选项。
a:切换至--accumulated选项。
q:退出。
i:改变线程的优先级。
使用
# Total DISK READ:从磁盘中读取的总速率
# Total DISK WRITE:往磁盘里写入的总速率
# Actual DISK READ:从磁盘中读取的实际速率
# Actual DISK WRITE:往磁盘里写入的实际速率
# TID:线程ID,按p可转换成进程ID
# PRIO:优先级
# USER:线程所有者
# DISK READ:从磁盘中读取的速率
# DISK WRITE:往磁盘里写入的速率
# SWAPIN:swap交换百分比
# IO>:IO等待所占用的百分比
# COMMAND:具体的进程命令
可以通过 lsof -p pid 定位到指定文件的读写情况
磁盘统计
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df -h
文件统计
查找/home 目录下大于800M的文件
find /home -type f -size +800M
查找/home 目录下大于800M的文件,并且使用ls -l 命令输出详细信息
find /home -type f -size +800M -print0|xargs -0 ls -l
查找/home 目录下大约800M的文件,并且使用du -h 命令输出文件的大小
find /home -type f -size +800M -print0|xargs -0 du -h
查找/home 目录下大约800M的文件,并且使用du -m 命令输出文件的大小,然后使用 sort -nr 从小到大排序、
find /home -type f -size +800M -print0|xargs -0 du -m|sort -nr
目录统计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的大小(使用-h参数)
du -h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目录的大小(使用-m参数,已m为单位),并且使用sort -nr 从小到大排序
du -m|sort -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