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列出了需求收集的12种方法,并且列出了优劣势。通过这12种需求收集方法,收集原始需求数据,整理需求(解释和翻译、整合、归并、分组),排优先级,检查结果和流程规范性,完成需求收集活动。

 

1、用户拜访、投标、访谈、销售人员反馈、客户满意度调查

 

  • 主要目的:获得用户对现有产品的意见、未来期望、重要程度等,开发中新产品的早期反馈、验证;
  • 优点:在反馈、验证过程中得到更多需求,客户对竞争者和公司产品的综合评述;
  • 缺点:意见散乱,从公司整体角度获得宏观的输入,对产品级的反馈较少;
  • 特点:获得短期到中期的需求。

 

2、研发高层交流

 

  • 主要目的:与用户交流双方在业务、产品上目前的问题和未来的趋势;
  • 优点:了解双方问题的焦点,预测未来需求的要点;
  • 缺点:纯技术层面,对业务的需求和技术实现无充分的考虑,不可轻易承诺;
  • 特点:覆盖从短期到长期的需求。

 

3、产品试用

 

  • 主要目的:对产品概念、原型的验证、补充;
  • 优点:获得的需求明确,方便在产品的当前或以后版本中进行采纳;
  • 缺点:围绕问题,需求采集作用小,代表性差;
  • 特点:短期需求。

 

4、现场支持

 

  • 主要目的:派驻客户驻地,及时响应客户的支持需求获得产品问题和支持需求;
  • 优点:一线接触,获得产品兼容、竞争比对、产品缺陷信息;
  • 缺点:关注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较多,依赖于双方支持人员的交流情况;
  • 特点:短期需求,包括可服务性需求和服务需求。

 

5、售后反馈/服务

 

  • 主要目的:采集目前公司产品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可维护性需求,减少维护成本;
  • 优点:对现有产品的主要问题可以得到全面的反馈;
  • 缺点:对产品未来的机会点很少;
  • 特点:短期需求。

 

6、网站/售后支持热线

 

  • 主要目的:用户投诉、热线、售后维修记录,了解现有产品缺陷,重大事故经验;
  • 优点:主要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体现;
  • 缺点:信息量大、杂乱。需求通常是非常具体的,需求收集并不是热线支持特别关注的方面;
  • 特点:短期需求。

 

7、标杆研究

 

  • 主要目的:收集竞争对手相关产品的技术规格资料,用标杆来评估产品性能,并按照业界/客户认可的性能标准衡量,以及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好坏;
  • 优点:帮助测试是否满足性能要求,并反映出竞争定位情况;
  • 缺点:与需求收集的联系松散,不系统;
  • 特点:适用于时间范围短的当前版本。

 

8、内部专家顾问团

 

  • 主要目的:聘请行业专家、研发人员、技术规划人员根据产品市场趋势,提出的需求和新技术应用。找到跨不同用户群和产品的共同需求,确定它们的汇聚点;
  • 优点:相互激发思维;
  • 缺点:容易走题;
  • 特点:覆盖中长期需求,容易明确需求。

 

9、用户大会、技术推广

 

  • 主要目的:产品发布,检视过去、规划未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验证当前开发计划,商讨未来计划;
  • 优点:高层次的交流,容易取得有价值的需求;
  • 缺点:需求采集淹没在产品的推销中。客户在会议上的语言闪烁其词;
  • 特点:需求为中长期、未来版本。

 

10、合作开发

 

  • 主要目的:确保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提炼客户的核心需求,深度了解客户的业务;
  • 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提高;
  • 缺点:容易忽略别人的经验点;
  • 特点:中期需求。

 

11、参与行业会议、论坛/新闻媒体

 

  • 主要目的:委托第三方或者自行通过市场调查、网络等方式获得行业分析报告,业界的认知,提高信誉,吸引新的客户。收集业界与竞争对手情报的机会;
  • 优点:会议是获得客户需求的一种间接方式;
  • 缺点:重点在于提高知名度和信誉,获得业界最新消息,收集竞争对手情报,获得客户需求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
  • 特点:获得中长期需求。

 

12、需求探针

 

  • 主要目的:了解客户目前的业务和需求,根据客户战略及业务的发展变化,预测客户需求;
  • 优点:可以随时把握客户在业务方面和需求方面的变化,利于公司产品的改进和未来需求的预测;
  • 缺点:人员成本较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 特点:短期、中期、长期需求全面掌握,适用行业大客户。

 

注:以上文档部分节选自《产品开发管理方法 • 流程 • 工具》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