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均出自偶然,如果有不适,概不负责。

个人一直对其他行业是秉着, 敬畏的心里, 哪怕是 HELPDESK , 也见过厉害的人.  也一直对于不尊重不属于自己行业的某些 " weirdo" 不是很感冒. 现象就是某个行业超过35,就没戏了,在某职业社交APP某HR就是这样讲的,引起一片骚动,这里不评论HR的说法,但她至少代表一批人的想法,或者说其实这和整体的大环境是有关的。

35岁现象代表了,"快"

快是一个中性词, 无褒贬之一,但这里我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 成功学就是现在大家追逐的, 其中代表的含义就是快. 要赶快当上高管, 要赶快得到领导重视, 要赶快发财,创业.  35岁在快这个词面前好像变成一种失败的代言词. 35岁当不上领导, 没有发财, 没有当上老板, 就是失败的。国外有些人一直到60十几岁还从事着技术行业,国内基本上40就没有人要你了。所以大部分国内的人大都在焦虑的过着每一天。

35岁现象代表了,"躁"

躁在这个字在国内是一个你处处能体会的事情, 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安下心读一些和"功名利禄" 无关的书, 卖的最好的就是成功学, 这类书, 因为听说有人炒房, 炒股, 炒期货 发了横财, 听到这些故事的人们就 躁 了, 失落感,和莫名的失败感油然而生, 35岁好像就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继续一份工作, 继续坚持一份技能, 继续在基层 并且已经35岁或超过 35岁,这就是失败的. 所以前两年有谁谈技术, 不都是在谈"一房脱贫"论,当然现在这样的也大有人在,或许大家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赚足够的钱,不在工作。

35岁现象代表了,"弱"

超过一定 年龄,在人才资源市场上可以继续获得青睐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因为“人才”过剩,大部分人都在从事着“低级工作”,尤其35岁以后,如果还从事一份非领导LEVEL 的工作,在人才市场上的将自己卖出去的可能会更低。这不就是社会就给了35岁以上的人一个定义, 因为家庭,身体,或者年龄的原因,不能专心工作,所以35岁以上的人在HR资源市场上,社会上都处于弱势群体。

但实际上那只是部分“超薄”的人给35岁下的定义,这些人可能是HR(没有什么涵养和知识层次的那种),或者老板(有钱有势就可以定义一切),或许部分35岁以上自己都这样看自己,如果说20多岁的人也有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那为什么没有登录人才的黑名单,无非是“便宜”,好骗,听话或者换一个名词,可塑性强。

可实际上部分35岁人及以上的人拥有了什么

1  组织能力

看似组织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但实际上他是一个人的权威, 力量,以及公信力,等等的综合体现, 你气场若不在没有权威,或者让人信服的地方, 自然是无法组织一群人做一些事情, 相关的组织和凝聚力,非一朝一夕能获得.同时组织能力的获得通常也和年龄有关,至少大多数时间你不敢让一个毛头小伙去当CEO。

2 经验

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这句话,不知道这句话是毁了多少人, 有10年的经验,和看过别人做过, 那终究是两码事,看只能代表你浅层次理解,和能做好,那是西天取经的距离, 经验是什么,经营就是曾经翻过车, 并且翻过车人家还反省了, 总结了, 避免了,并且举一反三了, 最后获得是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通过人际的青春获得的,这里不光有智商,还有情商,而成熟能获得这些的大多是30多岁往上的人,例如DB,招人不大敢找5年以下的DB人员,虽然说时间不能代表一切,但大多数的时候时间代表了一种磨练和经历。

3 技术分析能力

一项技术,从你接触到掌握, 再到熟练, 再到能融会贯通, 左右逢源, 除了时间和经验, 更多的是技术的敏感性, 和分析能力.  最近有一片文字说的挺好, 为什么中国不需要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 答案很简单, 因为那个单位不需要, 一个1 -2年的人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我为什么要找一个 薪资高,年龄大,经验多, 还对领导有威胁的人, 找一个清纯的小伙子不就完事了. 所以当你看到那些要求年龄的限制的单位,大概率要不就是有了内功深厚的人, 要不就是这个单位根本就不需要,因为他们不需要技术也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也就是目前为什么核心的高科技都在国外的原因, 基础不投入, 还想高科技, 天天换新人, 连工地上还要老师傅呢。说了半天,技术分析能力,除了要日积月累,也要有一定接触的广度才能有分析, 见多识广,这也是要时间的,分析的能力也是日积月累的。

为什么会有35岁现象,1前几年由于买房脱贫,不炒房财务不自由的鼓动下,社会整体树立了不大好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短平快,来发财。所以依靠时间积累,和投入的工作大多不受待见。这也就是芯片造不出来,操作系统搞不出来的根本原因。今年被制裁了,分分钟打脸。

2 靠投机终究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例如某岛, 某国货之光, 最终只能是落得身败名裂得结果。这些都是不想脚踏实地老想短平快,割韭菜,过一天算一天的过法。

3  市场变化快,有些基础性研究或者深层次的研究,等不到开花结果,资金链,投资就断了,所以市场上只能是那些带货,网红,快销,投资的营生。

这样的产业链终究是支持不了35岁以上的人,资本运作就是利益利润最大化,只有更便宜的人,没有最便宜的人,并且一时半会也无法量化,经验是否对短期利益有益这都不得而知,所以不支持35岁以上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活了就在正常不过了。

泱泱大国,

35岁就成为国民议论的谈资,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DB 谈 35 岁现象_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