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学校餐厅吃饭,看到厨师做了宫保鸡丁,除了黄瓜丁以外,似乎全是鸡肉,于是心有所属,毫不犹豫的选择端了一盘;可是,当我吃的时候,才发现,看着很像鸡肉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土豆丁,我就瞬间不高兴了,怀着极其沮丧的心情吃完了那顿中午饭,餐后的心情也是不太舒畅的;

下午上课前跟学生说起此事,问起导致我心有不爽的原因,普遍认为是我一开始对宫保鸡丁抱有美好的期望,但当我发现事实与心中期望完全不成正比时,产生的极大落差导致了我心情的不畅,这是主要原因,但其他原因却更为重要;


回顾整个午餐过程就会发现,在我知道大部分的肉其实是土豆时,我内心的变化是这样的:

竟然全是土豆,气……

怎么黑乎乎的,就知道酱油放多了,气……

我口味算重的了,怎么吃着还是觉得那么咸,你家盐不要钱吗?气……

汤汁里竟然看不到油,厨师真小气,真会省啊,怪不得难吃,气……

土豆当肉就当肉吧,怎么做的土豆也那么难吃啊,气……

菜量那么少,我哪够吃啊,气……

那么难吃,还要我10块钱,怎么不去抢啊?气……

吃完了还要我帮你收拾餐盘,我花了钱的,服务真差劲,气……


发现什么问题没?

没错,就在我对这盘宫保鸡丁产生 坏印象 的同时,我在不断寻找有关这盘宫保鸡丁的所有缺点,甚至在埋怨餐厅,甚至看着碗筷都是那么不顺眼;

这是为什么?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一旦内心对某一事物产生不满时,便会不自觉地寻找有关这个事物的所有缺点并无限放大,甚至忽略了事物原本的意义!

对于此种现象,暂且称为 “负面心理” 吧(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不知道有没有专业名称);


在联想到我最近上课收到学生的负面评价,不能不说也含有一定的 负面心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开始我自己本身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后面即使我再努力,对于学生来说,负面心理已经产生,扭转却是难如登天;

那么打分的结果很低,我也便有了心理预期,这也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切记吧!!!


打分低,得不到学生的肯定,却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我仍然坚持一个为师者的所有原则,对于如何学习及授课的原则;

1:用最少的时间讲明白最重要东西;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和记忆;

说白了就是,课上少扯皮,课下多辅导帮助理解!!!


对于老师来说,如果知识点讲明白了,还在喋喋不休,那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

如果连知识点都讲不明白,那就一定不是好老师;


而对于学习知识来说,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理解知识暂且称为得到 本质

运用知识的本质,能推导出结果或者知道发生的现象,暂且称为得到 现象

所谓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就是,先明白其本质,再由本质推导出现象,然后再由现象印证其本质,再由本质推导其变种现象,由变种现象再次印证本质,此过程不断往复,其实就是不断加深记忆,就是在练功……


也就是说,老师90%的作用是在 本质 阶段,而 现象 阶段只能靠学生自己,老师最多可以由某个现象得到本质来讲解知识(由案例引入知识点),这只是在讲课,而真正要学会某个知识,是需要不断循环往复,不断记忆的……


只要老师讲明白了,那么老师讲的越多,对于学生的理解和练习时间就越少,往复次数就越少,练功的时间就越少;

但往往老师讲得多,极少数老师甚至上课是大段的扯皮讲笑话,而在学生中却很受欢迎(很多老师受欢迎不是因为扯皮讲笑话,只是少数老师,不要误会);

可是,学生毕业出去时,功夫练得少,硬货不多啊,简历能不造假吗,不造假怎么找工作?


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