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务系统按照价值链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发散的一端,是运用与演绎,后台是收敛的一端,是归纳与抽象。前台敏态地响应需求,后台稳定有序地面向内部系统或者固定业务逻辑实现管理。数字化创新时代,前台的创新速度、敏捷性和后台系统的稳定性之间,存在前快、后慢的“齿轮差距”,这就需要中台架构来弥合。
软件架构从传统式发展为中台化架构,经历了服务化、平台化等阶段。服务化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API治理和提供解耦、分布式的处理,以此抽象出基础平台层;平台化阶段将已有的能力通过场景共性的抽象化处理形成商业能力层,快速支撑上层应用;中台化阶段以跨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快速孵化软件、提升运营能力及组织效率,从而实现数字化驱动运营。中台化的整体趋势是“用户需要管理的东西越来越少”,技术平台适用性从宽泛逐渐收窄,以利于实现企业级个性化应用。
这整个过程是把后台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审计风控等原本稳定的能力,通过数据和服务能力的抽象,变成可以通过流程进行组装的环节,所有这些流程再通过解决方案层组装成和业务具体相关的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可重用服务能力,灵活支撑上层业务应用的快速变化。而低代码平台,正可以作为这样的工具。在低代码开发平台上,企业所有的业务逻辑可以快速构建、快速搭建、快速复用,帮助企业沉淀标准化、端到端、柔性的可重用服务能力,以此支撑中台架构的发展。
低代码平台本身就是一种技术中台,通过标准化、共享式、组件化、可复用性的技术资源的建立,打造可视化的开发环境,拖拽式的开发方式,有效提升组件复用能力、自主可控能力、自动化运维支撑能力,实现组件的快速供给、快速响应业务变化能力、敏捷开发的技术能力。
而业务中台亦可以基于低代码平台打造。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主要价值之一是借助平台化模式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数字化服务需求。通过业务平台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低代码开发平台整合核心资源类、通用能力类、业务规划类共性资源和能力,面向前端业务应用以“标准化积木”的形式支撑业务需求的敏捷响应,有效提升服务复用度,实现各中心能力横向拓宽、纵向深钻,有效支撑跨业务域、共性、标准的业务场景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这个过程里,低代码平台还可以扮演数字中台的角色。通过低代码平台强大的集成能力,企业可以实现设备、项目、合同、发票、预算、客户、用户等核心对象全生命周期业务数据有效贯通。搭配面向业务处理的数据访问能力和面向业务决策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支撑业务应用对不同类型、不同粒度数据的标准化和快速安全访问,降低数据使用门槛,提升数据应用开发效率,支撑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企业在高速发展、高速拓展时,反馈速度决定着企业如何规避风险。低代码平台本身灵活、兼容的特性,让企业中可以迅速建立起集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于一体的「三中台架构」,有效衔接“创新驱动快速变化”的前台和“技术驱动稳定可靠”的后台,解决“敏捷”前台和“稳定”后台之间的矛盾,为业务屏蔽技术复杂性,快速响应企业数字化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