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仔细阅读了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一书。本书中提到的均是世界知名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以科研和教学见长,即既做好了本科教育,又做好了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吴军老师很关注各个大学的科研条件,认为一个大学要想办得好,既必须要有大师,又必须要有“大楼”(也就是良好的硬件条件),图书馆就是“大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书中相当的篇幅是在介绍各个著名大学的图书馆情况,例如:

普林斯顿大学
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系统,它包括了10个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其中最大的是在大学主教堂旁边的火石图书馆,它藏有普林斯顿90%以上的藏书。这座图书馆里藏有大约1300万本书,其中大约一半多一点是纸质书,剩下的就是缩微胶片。整个火石图书馆里面所有的书架排起来有超过100公里。

耶鲁大学
有大大小小20多个图书馆,藏书总量为1270万册,其中最大的图书馆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有15层楼高。

宾夕法尼亚大学
学校最大的范·佩尔特图书馆收藏有大约250万册图书和150万份缩微胶片,还有大量珍本和手卷。图书馆同时也是学生自习和做研究的地方,提供有4万种期刊,可随意翻阅。学校另外还有一个费舍尔艺术图书馆,主要收藏艺术和人文类的书籍和文献,包括十几万种文件,以及图书、建筑设计图、绘画、摄影作品等,另外还有47万张胶片和近5万张数字图片。

看了上面的描述,大家可能会说,图书馆有什么稀奇的,不是每个大学都有吗?确实是这样的。但本文的重点不是介绍学校的图书馆,而是每个家庭的图书馆—书房。

工作以来,我到过很多朋友或同事的家里,大部分房子都很大,装修得也很好,但我很少发现有专门腾出房间来做书房的,甚至很少看到家里面有几本像样的书籍。这些朋友或同事的学历都不低,应该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与之相反,他们家里面的电器都买得很贵,特别是电视机屏幕都很大,墙纸贴得都很花哨。每当走到这样的家庭的时候,我都觉得真是太可惜了,将这么好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

在学校的时候,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学习的场所。但在工作之后,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我们学习的时间就很少了,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更是一种奢望。我问过身边的很多人,平时都看什么(纸质)书,他们给我的回答要么是没时间看书,要么是现在都看手机去了。如果你说自己还在坚持看纸质书,他们反而会觉得有点奇怪。这就是当前大多数人对于学习的态度,这也更加凸显出书房的重要性。

我认为,不管房间有多么小,每个家庭都应该为自己准备一个书房。原因如下:

第一,书房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环境,让大家在工作之余不忘提升自己,真正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

第二,书房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环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反省自己、总结自己的环境;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三,书房为整个家庭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这是任何托管中心、家教中心或兴趣特长班都不能够提供的。

正是觉知到了书房的重要性,我才在本来就不宽的房子里面专门花钱打造了一个书房,目前已正式开始使用了。下面直接上两张图吧。

读《大学之路》有感---谈谈书房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_计算机科学

读《大学之路》有感---谈谈书房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_计算机科学_02

很多朋友可能要说,现在的房价这么贵,能够有住的地方就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地方来做书房呢?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好有道理的样子,但我看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很多朋友的房子有三室或者四室,相当的宽,用其中某些空着的房间来做书房是绰绰有余的,但他们就是没有那个意识。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果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终身学习就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建议大家都要打造家庭的图书馆,也就是书房,为自己,也为家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