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破局:融资租赁业与大数据的深度结合

融资租赁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在经济新常态下机遇和挑战并存。融资租赁企业需要紧紧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这一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融资与融物属性,积极推动业务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格局,也要加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究,加大技术的投入和运用

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之下,除了要充分发挥行业的跨界属性,延伸业务链。同时还要借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业务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_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叉行业,兼具融资与融物的属性,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国民经济产融结合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合同余额已经超过6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融资租赁业的历史机遇期

作为连接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新型金融服务工具,融资租赁直接为实体经济的存量资产盘活、制造技术更新以及产能结构优化提供了支持,高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契合中央会议精神,受到政府力挺,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融资租赁有效助推产业结构升级。融资租赁与制造业有着很好的契合关系。随着国家层面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融资租赁服务装备制造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机遇。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中显示,在租赁业务行业分布中,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通用机械设备和工业装备排在租赁资产总额前五位,均分别超过千亿元。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_大数据金融应用案例_02 

细分绿色产业发展,融资租赁专业化运营迎来新机遇。近年来,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租赁业务成为租赁公司加紧布局的风口。《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要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这为租赁公司开辟了创新业务的发展路径,创造了深入细分领域市场的机会。商务部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疗制药设备租赁资产规模为783亿元,排名位居各行业租赁资产第6位。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_大数据金融应用案例_03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助推融资租赁业国际化接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租赁业正加速和国际租赁业接轨,融资租赁公司走出国门开展跨境租赁业务迎来重要契机。实际上,依托于自贸区优惠的贸易、财政、税收和业务准入等政策,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在天津、上海、深圳等地自贸区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集聚规模。

融资租赁业的关键风险点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相较于国外起步晚,发展过程也曲折,但总体发展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迎来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融资租赁市场,仅次于美国。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开始显露。首先是行业标准缺失,融资租赁市场鱼龙混杂,金融监管趋严,融资成本攀升。其次,与成熟租赁市场相比,国内的融资租赁企业在风险控制、资产管理以及公司运营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行业违约案件增多,专业运营人才紧缺。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_大数据金融应用案例_04 

通过分析其业务结构,基本可以概括,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一般会面临如下七大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国家相关政策是否支持

2、法律风险:公司业务是否合法

3、市场风险:利率、汇率波动

4、战略风险:业务领域是否符合公司现状

5、信用风险:供应商、承租人是否违约、是否存在欺诈

6、操作风险:是否符合操作规程

7、商务风险:交易是否真实(直租)、×××设备所有权是否得到保证(回租)、保险是否到位

事实上,除了政策、法律、市场等风险因素需要时间,需要国家上层以及市场的调控以外。其余关键风险点,则可利用科技,从企业自身来完善,提高防控能力。

融资租赁业的大数据之道

金融科技时代,数据已成为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开始影响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风控模式和租后管理模式。

融资租赁作为金融的一个分支,风控无疑是重中之重,而信用风险管理更是整个风控工作的核心。

 

国内企业反欺诈领域的概念先行者之一,在金融大数据风控领域积累了诸多经验。通过输出我所在公司的星象-风险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星象”),赋能融资租赁企业,使其具备“信息收集、欺诈识别、经营分析、失信预测、租后监控”等智能管理能力,帮助融资租赁企业克服信用风控痛点。

下面我将就融资租赁业务与星象结合实施的场景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智能平台做好信用风险防控:

1、融资租赁业务基本实施流程

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_大数据金融应用案例_05 

核心考察:企业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2、融资租赁业务与星象的应用结合

1)租前准入:企业信用风险评估

作为租赁业务的第一关,在这个环节,主要解决信息收集难、效率低的难题,提升业务覆盖率和反欺诈能力。

通过星象的“企业信息报告”工具,可一键获得主体企业工商登记、司法涉诉、新闻、招聘等信息,了解目标客户的基本情况,有备无患。同时,还可启用星象的“企业反欺诈”工具进行四重风险扫描,帮助项目经理在准备尽调任务计划时做到提前布局、有的放矢。

作为前置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方还要关注租赁资产价值、关联交易背景等方面。其中,关联交易可以通过星象“关联网络图”,对承租方进行关联性分析,抽取出符合母子公司依赖、股权投资、共同高管任职、疑似关联等特征的企业,同时根据个人高管身份防重名技术,保障关联关系的准确度。

2)租中评审:企业还款能力评估

以制造业为例,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主要考虑六大维度:一是企业基本素质,二是财务结构,三是偿债能力,四是经营能力,五是经营效益,六是发展前景。

针对企业的基本素质,在第一个阶段基本已完成,而高管真实学历、重大违法等敏感信息在获得被查询人授权后,则可通过星象“高管个人背调”工具进行核验。考虑到调查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可仅需输入被查询人姓名+×××号,启用星象“个人老赖核验”工具输出该个人的网贷老赖、失信、被执行记录。

针对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营效益均是通过融资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中小企业往往拥有两套及以上的财务报表,风险管理部门通常会结合其他来源的财务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星象“企业经营分析”工具,能获得企业过往几个年度的具体资产负债状况(含动产融资、土地抵押、股权质押等)、损益状况和现金流状况,从而可以输出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分析性指标,给租赁公司的风控人员以合理的参照指标,如企业提供的财报与核验数据相差超过一定的偏差以上,则可能代表有一定潜藏的信用风险。

针对中大型企业作为债务人的情况,星象“发债主体量化分析”工具可以通过采集资本市场的债券数据和公开财报,采用资本市场定价模型进行科学建模,输出一年期预期违约概率,形成一定的评级结果,并进行关注或高危类智能预警。

3)租后管理:企业资产的可追溯

融资租赁业务周期长、重资产,是一种长期风险投资,对于租后的监控及检查需求很高。

星象“智能风险监控”工具可说是为其量身打造。实时监控目标企业的股东、高管、经营状况、负面舆情的变动情况,自动添加关联,依据模型指标智能判断其生产经营是否正常,并根据用户的自定义风控规则,智能化预警;除此之外,移动现勘功能,也特别贴合租后管理的现场检查需求。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在经济新常态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融资租赁企业需要紧紧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这一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融资与融物属性,积极推动业务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格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究,加大技术的投入和运用,构建一套适合金融科技时代的智能风控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