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要多读书,但行动又很诚实,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大部分都是踌躇满志地买了一堆书准备大干一场,隔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原封不动。每天看着一堆书给自己增加负罪感,这种想得而不得的痛点,命中很多人的读书窘境。学习其实是一件反人性的事,人的大脑天生会选择能量消耗比较低的方式生存,而学习则是耗能比较高的。但学习又是提升个人认知和技能最直接的方式,人和人的区别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学习拉开的。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实际交付学习效果,而且在机制的确保下顺利实施,我和星球里的同学一起搞了个读书会,同时也是我做的一次关于群体行为的实验。准确说,我们把这次读书活动当成一个业务和一个产品在做,用分析业务和产品的思路来组织这次读书活动。先说数据结果。本次总共有 37 位同学参加,累计产生 766 条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共同推荐了 40+ 本好书。坚持完成全部 21 天打卡的有 24 位,完成率 64.9%。积累读书基金 2138.8 元,平均每个成员分得 54.9 元。说实话,这个数据远超我的预期,原本以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坚持不下来。全程下来,我也学到很多东西,从大家的读书分享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为自己的书架增加了好几本待读好书。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组织和设计这次读书会的。为了提高重视和参与感,读书会设置了加入门槛,同时规定了考核措施,也确认了奖惩机制。这次实验有三个关键认知,分别是群体共识、沉默成本、赌徒心态。首先,加入读书会需要交纳读书基金,结束后会以平分的方式返还。这是我们设置的加入门槛,以此排除那些抱着试一试心态的人。对于加入的人来说,我们的群体共识就是自我学习、相互监督、奖惩并行。在此基础上,还新增了玩法,大致是这样的:1、加入读书会需交纳 49 元读书基金,然后在接下来的 21 天每天读书打卡(我们用的小打卡工具),哪怕看一页也行;2、如果有漏打卡,可以补交 9.9 元读书基金继续,或者退出读书活动;3、集体选举一位班长监督大家读书并负责收集漏打卡的读书基金,作为奖励,班长最后能分得总体读书基金的 5%。4、全部 21 天结束后,坚持下来的同学可以平分所有读书基金;这个规则发布之初,也有很多同学贡献过其他的补充规则和建议,最后我本着简单直观的原则,把规则锁定在上述 4 条,其他的全部拒绝了。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业务的设计和规则共识,其实也是遵循 MVP 原则。因为对于一个还没有开展的活动(业务 or 产品),大家会有各种想法,这一点很正常。就像做产品头脑风暴时,各种奇思妙想都会迸发,但最终能落地的往往有限。因为一旦开始运行(上线),会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发生,如果规则太复杂,对应的运营成本就会提高。每一个单点规则的增加,带来的可能是成倍的运营投入,这是做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的大忌。和做产品一样,如果起初规则太多,流程太复杂,初次过来的用户就容易迷失掉。所以,我们这次的规则用一句话说就是:交 49 元读书基金并坚持 21 天读书打卡,最后可平分基金池的所有金额。用这一个价值主张去强化用户认知。我们也没搞什么 3 次补打卡机会,因为那样统计起来太麻烦,都是运营成本,尽可能通过规则驱动,而不是人力驱动。所以简单直接的用了漏打一次补交 9.9 元或者直接退出。为了保证读书活动有质量的进行,我们没有特别规定读书笔记的内容要求,还是本着“简单有效”的原则,哪怕每天看一页书并发布读书笔记也算数。实际运行下来,大家发布的读书笔记质量都很高,能看出来都是很用心在做,这一点也远超预期。在确定了业务设计后,我们需要一个产品来承接。调研了一些打卡工具,最终我们选用了“小打卡”这款小程序。第一,比较方便,直接在微信里就能打开,而且便于分享,打卡完成后可以直接分享到微信群,对其他人也算是一种激励。第二,定位打卡这个场景的小打卡,具备基本的统计功能,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所以,主要基于以上这两点,我们确定了产品工具的使用。此外,保障一套机制的运行必须有监管,所以我们设立了“班长”这个角色。班长主要负责督促大家读书打卡,并统计每天漏打卡的情况并按规则与成员沟通后续选择。为了保证班长有动力持续为大家服务,我也设计了激励机制,即最终拿出读书基金的 5% 作为奖励给到班长。当然,这个 5% 是在我对参与人数有预估的情况下,如果参与人数多,这个比例可以调低。同时也要看班长的工作内容和强度,这是个可变量。这次到最后平分读书基金时,扣除给班长的 5% 即 107 元后,平均每个人分得了 54.9 元,其中完成全部打卡的同学其实反倒还赚了 5.9 元。

 

金额不重要,关键是这 21 天每个人都收获了很多知识,看书比较快的人在这些天里看完了 4 本书。在读书会里,总计产生了 766 条读书记录,每一条的价值都很高。产品经理读书会_读书会

 

产品经理读书会_读书会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