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晒了一张我自己的照片,我还特意备注说其实我没那么胖,结果还是有一堆人向我投来了“胖”的目光和祝福。

 

深深地扎心了。

 

可能是最近每天写 8000 字的原因,加上媳妇儿伙食安排到位,有点对不起镜头了。

 

周末参加了知识星球官方举办的北京星球主线下见面会,来了很多大佬,当然,除了我之外。

 

差不多 6 个小时的分享和互动,内容很干,干到我喝了两瓶矿泉水都没上厕所。

 

可以说第一次突破原有圈层认识了来自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人,而且还都是头部 KOL。

 

粉丝大多是十万起步的,说这场面基价值 10 个亿,我觉得都说少了。

 

有做海外并购的、做地产投资的、做创业公司的、做个人 IP 的,总共 43 个人有 43 个不同的领域和方向。

 

全场在产品这个领域的好像还真只有我一个,但后来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很厉害的产品经理。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做了分享,我总结了这些人的一些共性,也是我认为他们有能力异于常人的一些特质,值得参考。

 

 

1、善于思考的洞察者

 

普通人和不一般的普通人区别到底在哪里?

 

除了运气和天赋之外,我觉得就是认知。

 

现在都说要认知升级,但很多人都封锁了自己的认知能力。要么自有圈层接触不到新认知,要么就是接触到了,但是不相信。

 

比如我们做产品的,天天接触的人和信息基本都是同一个圈层的,大家共享的信息都差不多,新的认知很多人都接触不到。

 

机会好一点的,能接触到圈层外的人和信息,但能听懂且能相信的没几个。

 

听懂且相信并会去行动的又没几个,所以大部分人还是被困在自己的认知围城里。

 

主动思考是个稀缺品质。

 

大部分人要么不思考,要么被动思考,这种方式能获得的洞察非常有限。

 

洞察力是一种看到真相和本质的能力。

 

思考能带来洞察,洞察就是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果愿意为此付出行动,就有机会变成不一般的普通人。

 

这次见的这些大咖,很多都是从原有圈层跳出来的,然后进入了一条更高速增长的曲线,我觉得他们都是善于思考的洞察者。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90 后自媒体人粥左罗,从摆地摊开始,后来进入新媒体行业,从 0 开始写作,创造多篇 10W+。从职场小白做到公司副总裁,为公司创造了很大营收。

 

后来出来创业单干,现在有自己的公司,出了两本书,计划明年再出几本,公众号粉丝几十万,能花 50W 年薪招新媒体负责人。

 

关键是,人家还很勤奋。

 

我看了下他的电脑键盘,有好几个按键都是被磨掉了漆露出了底色,可想而知他写东西有多刻苦。

 

同样是 90 后的老黑,虽然叫老黑,其实他是 94 年的,公众号一本黑的作者,以前也是做技术出身,后来全职出来做了公众号。

 

晚上吃饭时我跟老黑聊了蛮多,他现在也有自己的团队,公众号在对应领域也是头部,月收入超过大部分同龄人的年薪。

 

程序员小灰,做技术的同学很多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普及算法知识的小仓鼠。

 

他之前也在京东,工作之余做公众号以漫画形式讲算法,后来出了一本畅销书,现在也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公众号粉丝近 40 万。

 

还有一个小姐姐叫松月,从 150 斤的胖子成功减肥到 90 斤。

 

看到现场瘦弱的她,很难想象她曾经 150 斤,惊讶了在场所有人,惊讶之余更多的是佩服。

 

同时她也是很多平台的专栏作者,也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号,还是大众点评 8 星级会员。

 

8 星级会员是什么?以前我也不懂。

 

简单说,就是那种能凭这个身份到处吃霸王餐的人,美食点评达人,可能他们的评价对于一家餐厅的评分能起到很大作用。

 

只要有新店开业,商家就会主动联系她。她说,在北京已经有十几顿霸王餐排着队还没去。

 

后来才知道,原来我跟松月早已加了微信,她说已经围观我朋友圈很久了,以后真得好好挖掘下我的朋友圈,牛人太多了。

 

牛人自有特别之处,其实,还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有的人喜欢按部就班,觉得稳定和差不多就行了;有的人喜欢挑战和不确定性,不走寻常路。

 

能思考当下和未来并且能付诸行动的人其实不多,很多人都是光想,但就是不动手。

 

我见过优秀的人,洞察力都很强。

 

他们有勤奋于常人的思考和行动力,而且都很落地,想到了就去干,不讲故事,不来虚的,就是干。

 

 

2、产品思维的实践者

 

虽然我经常参加产品圈的一些聚会,见的也都是产品经理。

 

但我发现,这次见的大咖们,比我见过的大部分产品经理都具备产品思维。

 

他们不会刻意去用产品思维,在场也每一个人提过产品思维,但都是目的很明确、有策略、有机制地在做事。

 

很多人觉得产品思维是产品经理的专属,是产品能力的体现。

 

其实真不是,产品思维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任何事情要做好、做成,都离不开产品思维。

 

说几点我从这些不是产品经理但比产品经理更懂产品思维的人身上感受到的一些特质吧。

 

第一点,用户视角。

 

这是好几个分享人都提到的一个观点。

 

别总是觉得我们要什么,我们希望用户怎样,用户到底要什么,用户是怎么看待每一句文案以及每一步操作的,换位体验一下能发现很多问题。

 

用户在做决策时,内心都有很多顾虑,每一句文案、每一次引导,都是在逐步打消用户的顾虑,让用户内心不断说“是的”、“对”。

 

用户在做操作时,每一步路径的设计都有转化丢失,其实都丢在了用户认知和预期与现实不符上。

 

设计用户路径时需要反复体验、反复优化,不是设计者视角的优化,而是体验者视角的优化。

 

粥左罗分享的一个案例我印象比较深,他在公司上班时,和其他同事一样都负责课程转化,但他的转化率是别人加起来的总和。

 

因为他对用户路径的打磨足够仔细,知道用户在哪个环节会遇到什么顾虑,在哪个操作会遇到什么问题。

 

切换到用户视角去体验,然后反过来把每个点都做细了,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转化率自然就高。

 

很多产品,产品经理自己很自信,结果用户一用就蒙,说白了还是对每一个文案、每一步操作、每一个用户认知的打磨不到位。

 

用户视角也不难,就是自己实际去体验产品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去体会用户在每一个节点的心理反应,然后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点,尊重常识。

 

可能有些人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喜欢搞一些模式玄学,各种弄不清所以然的理论一大堆。

 

到实际落地时,发现傻眼了,那些高大上的玄学理论一个也用不上。

 

还有,就是刻意地用逻辑推理,想出一些用户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后还包装得特别高大上,强扭之下,勉强成立。

 

这让我想起了张小龙在微信之夜上的演讲,很朴实,都是大白话,没有各种时髦的互联网新词,但句句都落在实处。

 

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好理解。最高深的道理,其实都是常识。

 

现在我不上班,做自己的事,很多事都是要出结果的,就算搞出再多的花样和理论,最后落不了地、赚不到钱,那都是扯淡。

 

所以,「简单有效」成了我现在的做事原则。

 

以至于现在有人找我聊天,我特别讨厌那些一上来就跟我扯东扯西讲故事、讲推理的人,讲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要做啥,要拿什么结果。

 

就说要干什么吧,目的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做到、怎么赚钱。

 

这次在场几乎每个人都做了个小分享,听下来都很直白,不费劲。讲的都是大实话,好理解,能立马转换成行动,比一些行业大会的分享内容要干多了。

 

做产品也一样,越简单、越朴实的东西反倒容易被用户接受,故弄玄虚,制造复杂的产品,没有任何生命力。

 

讲常识,说人话,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种能力。

 

第三点,踏实肯干。

 

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产品也是做出来的。

 

做好当下,着眼长远。也不用那么长,想好接下来一年怎么活下去就是最实在的规划。

 

我现在对各种故事和大饼已经不感冒了。真的,有时候大饼都馊了,还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踏踏实实干活,认认真真赚钱才是正经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当下以及不远的未来能够赚钱的事情上去。

 

也不想什么 5 年 10 年了,说得不好听,谁有多少个 5 年 10 年靠饼充饥啊,落袋为安最踏实。

 

咱也不是什么要改变世界的人,提供点价值,赚点臭钱,说点大实话就好,情怀的事交给更有情怀的人去做吧。

 

这次到场的大咖,大家都是做事、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赚到钱的人。

 

没人说工作累,都想着怎么做得更多更好,干到凌晨一两点的大有人在。

 

有个 2016 年从北大毕业的哥们儿叫阿秀,虽然名字比较秀气,但纯爷们儿一个。

 

他微博坐拥 137 万粉丝,是微博年度 10 佳优秀职场自媒体,毕业一年,就实现了税后收入 100 万。

 

现场分享时展示了他刚毕业时的照片,然后对比了站在台上的他,从小鲜肉变成了小圆胖,这背后都是过劳肥呀。

 

人家 16 年毕业的都这么踏实肯干了,还是北大的,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这么一想,如果我真胖了的话,那应该也是一个逻辑。可惜我一直没敢站上就在我书桌旁边的电子秤去验证这个事实。

 

说了这么多,产品思维到底怎么落地,我认为就是用户视角、尊重常识、踏实肯干。

 

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洞察用户、路径策略、不断实践。

 

 

写在最后

 

公号大咖、知乎大V、微博大V、地产大佬、创业者、投资人,这些称呼都是别人给的。

 

可在现场,每个人都尊称对方为老师,这是谦卑。

 

谦卑,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

 

很多人都说阶层固化,哪有什么阶层固化,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走出原有的价值网络而已。

 

真正的阶层固化,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封锁,要么自有圈层接触不到新认知,要么就是接触到了,但是不信。

 

我觉得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们一样,从原有的价值网络跳出来,变成一个自由的价值个体。

 

有想法、有能力、能落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一份不错的回报。

 

这不就是理想本来的样子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