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和星球群里的同学做了个线下分享,其实也是我们不定期的面基活动。

 

这次来的人不少,一个小场地挤得满满的,帝都同学的热情也是满满的。

 

为了这次分享,我也准备了一段时间,可以说毫无保留、实话实说、有问必答。

 

全程 4 个小时下来,回家只能老实安排一斤金嗓子喉宝。

 

我算是一个比较爱分享的人,以前写文章为主,后来在大家的要求下也开始办一些线下读者见面会。我觉得挺好的,争取以后多参加。

 

这次有个话题是关于公众号增长的,同时我也在 PPT 里把自己公众号的一些数据贴了出来,包括用户画像以及一些运营节点对应的数据。

 

但从结果上看,从 2017 年的 10 月份到 2019 年的 10 月份,我的公众号从粉丝数量上完成了 10 倍增长,从 3000+ 增长到了 30000+。

 

我们在北京聊了 4 小时_背景

 

上面这两条曲线,蓝色比较平缓的是 2017 到 2018 整年的数据,而绿色上扬的是 2018 到 2019 目前为止的数据。

 

可以看到,2017 到 2018 一整年,我的粉丝增速是很慢的,拉长时间看,几乎就是平的,唯独到了年末开始有了一些上涨。

 

到 2018 年年底开始,增长曲线开始慢慢呈现上升的趋势,一直到 2019 年 4 月份左右,才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些节点其实并不是我做了什么特殊的运营干预或者裂变,完全是根据文章内容的传播实现的增长。这 10 倍增长的背后,并不是这两年的积累,而是过去 7 年的沉淀以及伴随的孤独。

 

如果你去翻我最早的文章,是在 2013 年初的,而更早一点的是在 2012 年年底写的,只不过后来被我删了,因为实在写得太菜。

 

也就是说,我的写作历程有一大半以上的时间是默默无闻的,是一种孤独的状态,只是自己写,但很少有人看。

 

也就是在这默默无闻的 5 年时间里,我毫无压力的自我写作,对语言和文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对如何思考、如何把思考转换成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现在有很多朋友开始写作,恨不得第一天写、第二天就粉丝破万,更是有很多人把 10万+ 当做写作目标。

 

对我而言,写作就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尤其是在前面几年工作压力比较大、个人成长受限的时期,我就是通过写作来梳理思路并排解压力,其实效果挺好的。

 

也正是在这种密集的写作训练下,确实帮我理清了思路,也开始形成了结构化思维,并且对语言文字表达产生了体感,外化出来的就是思维方式、沟通技巧、演讲能力的提升。

 

记得最早开始写公众号文章时,我的单篇文章阅读量都不超过 10,有的能到二三十我都能高兴好一会,能过百的几乎很少。

 

因为那时候觉得能有几十人看我的文章就已经很满足了,试想一下,在现实中能有几十人在一块,也能坐满一辆大巴车了。更何况,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大号,10万+ 的风气还没有形成起来,大家把公众号也只是当成移动博客来看。写作是一件长期的事,立竿见影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想开始写作,想通过写作去积累个人价值,那就得做好长期孤独的准备。尤其是当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和写作一篇文章,但最终无人问津时,你要能受得了那种孤独,并且愿意一直写下去。量变引发质变,对于这一点我有直观感受,也想对那些仍然处于孤独状态的同学说,只要你热爱,并且愿意坚持,就做下去,因为时间会给你带来回报。我的粉丝关注都是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积累起来的,大家都是基于认可而形成了连接。我也没有搞过什么虚假上量,因为那些东西没意义。可能 30000+ 的粉丝量在一些人看来不算什么,因为有的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公众号,这个数字比起来就微乎其微了。其实没必要跟跟别比,大家所处的领域和面对的人群基数都不一样,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没什么聪明头脑,也不懂什么花式增长,老老实实写好文章,通过文章输出价值,通过写作能赚到钱,然后以此构建一套自己的增长模式,就这么简单。大家都是俗人,高大上的东西就免了,就像我在这次分享会上说的,高大上的词大家都能造,但关键是你得理解高大上背后的底层原理是什么。就像写作,底层原理并不是获得关注,而是输出的内容有价值,围绕着核心价值去做周边的附加价值,整个逻辑才成立。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能忍受得了孤独去做事的人,未来不会太差!PS:这次分享的 50 页 PPT 已经上传到知识星球了,录像回看也会在星球里发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获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