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美团点外卖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也可以透过现象看到一部分产品背后的逻辑。

 

事情是这样的。

 

我先是通过「美团外卖」App 点餐,因为之前都会用到各种优惠券,所以每次都会习惯性地看一下是否有可用的券。

 

因为是在同一家店点餐多次了,所以对于菜品的价格和最终支付金额已经比较熟悉。

 

美团自家打架,我赚到了便宜_美团

注意看,上面的最终订单金额是 22.9 元,这是在没有使用优惠券的情况下。

 

其实这家店就在我所住的小区附近,有时候在线上点餐的金额在优惠后比线下还便宜,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会选择线上下单然后送到家。

 

之前每次都能通过优惠券减个 5 块 6 块的,但这次进去后发现没有可用的优惠券,于是我点开优惠券列表看了下。

 

这一看,让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其实我有不少优惠券,但在当前场景下可用的没有。注意看第一张优惠券下面的那行小字,提示「仅限美团 APP 内使用」。

 

美团自家打架,我赚到了便宜_美团_02

因为之前我做过电商产品,所以对于优惠券的规则也多少知道一些。

 

大部分情况下,优惠券会按照渠道、终端、品类、促销类型、特定商品等不同维度进行使用限制,目的都是为了业务的 ROI。

 

我一看美团外卖上的这张优惠券只有使用终端的限制,没有其它限制条件,于是就打开美团 App 找到同一家店下单试了下。

 

没想到,还真能用,直接减免了 10 块钱。

 

但是,在美团 App 显示出来的这张优惠券多了一些维度限制,比如限商品现价、包装费满 10 元、限非到店自取等。

 

美团自家打架,我赚到了便宜_美团_03

很显然,这是美团 App 的业务运营团队针对自己的终端渠道发放的平台通用券。

 

最终,我在美团 App 上完成了这个订单,原价 22.9 元,我 12.9 元到手。

 

对于美团 App 来说,他们也成功的通过 10 块钱的优惠券从美团外卖 App 手上抢走了这个订单。

 

如果统计订单数和 GMV 的话,这一单就归属于美团 App 团队,美团外卖 App 团队成功地做了件嫁衣。

 

换个说法,美团外卖 App 的流量被美团 App 截胡了。

 

肯定有人会问,美团不是一家公司么,怎么分得这么细?

 

确实,在外界看来,这都是美团自家的产品。但从内部看,美团 App 和美团外卖 App 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团队在运营。

 

为此我也特意找美团的朋友问了,这两款产品共用了一套账户体系,遵从同一套视觉和交互设计规范,另外订单也是打通的。除此之外,在业务开展、策略制定、KPI 划分上都是独立的。

 

两个业务团队都在为自己的 KPI 努力,所以通过不同的策略制定来完成对应的指标任务。

 

大公司基本都是这样,比如你们使用京东 App 买东西,体验上虽然差不多,但实际上不同的品类都是由不同的业务团队在负责采销,有的也是独立的产品、设计、技术团队在做垂直系统开发。

 

简单说,大面上统一,细节上各自负责。

 

为了进一步说明他们之间的独立性差别,可以再看一个细节。

 

在订单结算页底部有一项增值服务「准时宝」,这是订单超时后的赔付服务,是一种小额保险业务。

 

美团自家打架,我赚到了便宜_美团_04

在这项增值服务里,对于同一家店、同一个商品,美团 App 的定价是 0.12 元,而美团外卖 App 的定价是 0.22 元,后者贵了 83%。

 

在基础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这个差异化定价的逻辑是什么呢?我能想到的解释就是不同的业务团队做了不同的策略。

 

说得直白点,美团外卖团队从用户身上多赚了点超时保费。

 

我估计,按照订单金额、商家距离、运力分布等情况的不同,这项增值服务的价格也是动态浮动的。

 

如果这项服务做过了精算,美团是只赚不赔的。

 

美团外卖现在日单量超过 4000 万单,如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这就是一个可以赚钱的保险业务。

 

另外,我也问了下周边的朋友。他们说买了「准时宝」的订单基本不会迟到,感觉平台就是将运力优先分配给这些订单。

 

这也能理解,运力分配权掌握在平台手里,作为一个黑盒操作,它想分给谁就给谁。

 

简单说,我一手收你钱,一手确保你的订单肯定不会迟到。也就是说,你买的这个增值服务实际上就是订单的优先派送权。

 

之前关于外卖和打车平台杀熟的消息也比较多,如果你仔细体验,也确实能发现这种迹象的存在。

 

就好比我经历的这一单,实际上是美团自家兄弟打架,但敏锐的我还是赚到了便宜,把自己利益最大化。

 

至于我这个 KPI 贡献,给谁都一样。

 

但还是希望类似的平台多关注用户价值,而不是把用户当做自己完成 KPI 的工具。有些东西虽然没在明面上,但用户也能感知出来。

 

当然,我也知道做这种平台产品的难度是很大的,可变因素太多、不确定性太强、各方利益很难平衡。

 

所以,产品经理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扮演一个设计者、决策者、协调者的角色。

 

不管内部如何协调、如何各自为政,但对外的基础体验还是最好保持一致,毕竟像我这样去挖的用户还是少数。

 

就像我经历的这个案例,如果换别人下单后看到原来还可以优惠 50%,那一定气死了。

 

进一步,用户会将这种不好的体验转移到对产品的不满上。而实际上,产品经理不背这个锅,都是独立作战的业务和运营甩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美团自家打架,我赚到了便宜_美团_05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最近在路上多次遇到百度的无人驾驶测试车,但每次这辆车的速度和加塞技巧都超出了我对 AI 的认知。

 

每次从它身边驶过,我都能看到一个中年且驾驶技巧娴熟的老司机。

 

美团自家打架,我赚到了便宜_美团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