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7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

  链路层:设备驱动程序以及接口   -->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IP、ICMP、IGMP   (ARP、RARP)  -->网络层

  传输层:TCP、UDP     -->传输层

  应用层:TELNET、FTP、E-MAIL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ipds 分层架构 ip分为几种层级_ipds 分层架构

 

1 功能

  它就是把数据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它不负责保证传送可靠性、流控制、包顺序。

  IP属于第二层。

2 IP数据报的格式如图。普通的IP首部长为20个字节,除非含有选项字段。

  

ipds 分层架构 ip分为几种层级_IP_02

  左边为最高位,记为0bit;右边为最低位,记为31bit。传输的次序为:0~7bit、8~15bit、16~23bit、24bit~31bit。这种传输次序称为big endian字节序(高字节序),又名网络字节序。如果是little endian,则必须在传输数据之前把首部转换成网络字节序。

  目前的协议版本是4,因此IP有时也称作IPV4。

  首部长度指的是首部占32bit子的数目。普通IP数据包字段的值是5.

  服务类型(TOS)字段包括一个3bit的优先权子字段(现在已经被忽略),4bit的TOS子字段和1bit未用但必须置0。4bit的TOS分别代表: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费用。

  现在大多数的TCP/IP实现都不支持TOS特性。

  总长度字段是指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利用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就可以知道IP数据包中数据内容的起始位置和长度。IP数据报最长可达65535字节。但大多数的链路层都会对它进行分片。而且,主机也要求不能接受超过576字节的数据报。

  TTL(time-to-live)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它指定了数据报的生存时间。TTL的初始值由源主机设置(通常为32或64),一旦经过一个处理它的路由器,它的值就减去1.当该字段的值为0时,数据报就被丢弃,并发送ICMP报文通知源主机。

  任选项,它是数据报中的一个可变长的可选信息。目前,这些任选项定义如下:1 安全和处理限制(军事领域)、2记录路径(每个路由器都记录下它的IP)、3时间戳(让每个路由器都记下它的IP地址和时间) 4宽松的源站选路(为数据报指定一系列必须经过的IP地址) 5严格的源站选录。以上选项很少被使用,并非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都支持这些选项

3 子网掩码(subnet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就是将IP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它是一个32位地址。利用子网掩码可以把大的网络划分子网,也可以把小的网络并成大的网络。

 

  

事事有回音 凡事有交代 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