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测试、调试中,使用的是系统测试数据,有些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很难通过这些数据被发现。所以,一个系统开发后,让它实际运行一段时间,是对系统最好的检验和测试方法。

系统转换

系统试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各种原始数据记录。
(2)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

(3)核对新系统输出和旧系统(人工或计算机系统)输出的结果。
(4)对实际系统的输入方式进行考察(是否方便、效率如何、安全可靠性、误操作保护等)。

(5)对系统实际运行、响应速度(包括运算速度、传递速度、查询速度和输出速度等)进行实际测试。

新系统试运行成功之后,就可以在新系统和旧系统之间互相转换。新旧系统之间的转换方式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1)直接转换。

直接转换就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旧系统运行。这种方式节省人力物力。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简单、数据不太重要情况。


(2)并行转换。

这种转换方式是新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后替代旧系统。适于较复杂的大型系统,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大。

(3)分段转换。

分段转换又称逐步转换、向导转换、试点过渡法等。实际上是以上两种转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特点是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但是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一定的要求

系统维护概述

1. 系统可维护性概念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定义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1)系统的可维护性指标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2)维护与软件文档。文档是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

(3)软件文档的修改。每当对数据、软件结构、模块过程或任何其他有关的软件特点有了改动时,必须立即修改相应的技术文档。

2. 系统维护的内容及类型

1)硬件维护

硬件维护应由专职的硬件维护人员来负责,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维护活动:一种是定期的设备保养性维护;另一种是突发性的故障维护。

2)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主要是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软件维护的内容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等。

(1)正确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必然会有一部分隐藏的错误被带到运行阶段。这些隐藏下来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就会暴露出来。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叫做正确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或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了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叫做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叫做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例如,将专用报表功能改成通用报表生成功能,以适应将来报表格式的变化。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4%左右。

3)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主要是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进行并发性控制。

3. 系统维护的管理和步骤

系统维护的管理和步骤如下:
(1)提出维护或修改要求。

(2)领导审查并作出答复,如同意修改则列入维护计划。
(3)领导分配任务,维护人员修改。
(4)验收维护成果并登记修改信息。

系统评价

1. 系统评价概述

信息系统的评价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信息系统评价是指从系统开发的一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进行评价。狭义的信息系统评价则是指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之后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与信息系统所处阶段的关系,又可从总体上把广义的信息系统评价分成立项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项评价。

2. 系统评价的指标

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起一套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1)从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出发,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共同组成的系统,所以可以按照运行效果和用户需求(人)、系统质量和技术条件(机)这两条线索构造指标。



(2)从信息系统的评价对象出发,对于开发方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系统质量和技术水平;对于用户方而言,他们关心的是用户需求和运行质量;系统外部环境则主要通过社会效益指标来反映。



(3)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别按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财务指标3条线索建立指标。

未完待续。。。

更多知识传送:

~~~~~~~~~~~~~~~~~~~~~~~~~~~~~~~~~~~~~~~~~~~~~~~~~~~~~~~~~

以上内容整理参考《软件设计师教程(第5版)》和《软件设计师考试同步辅导(第四版)》(忘记是哪个老师的了,侵删)。本文章内容旨在帮助更多想要进军软考,给自己镀金的小伙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