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来无锡点包子吃,服务员可能说“馒头一笼”。有人就大惊:不对,是包子。其实呢,无锡人向来称包子为馒头。这是为何?

  看了一篇《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什么?》,在宋朝,没有馅的蒸面食品叫做蒸饼,有馅的蒸面食品被称之为馒头!这应该分别对应现在的馒头、包子。

 

  具体内容如下:

  因为《水浒传》的关系,炊饼与武大郎有了不解之缘。小编在好些地方都看到了小吃店售卖“武大郎炊饼”,往往都十分火爆。

  如今那些武大郎炊饼,大都是烤饼、煎饼,里面有各色菜馅、肉馅,用油煎炸,用火烘烤。

  那么,水浒传中,宋代人吃的炊饼是啥样子呢?

  《水浒传》第25章,武大郎被毒杀后,何九叔被人撞见在祭奠武大郎,何九叔解释道: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把这陌纸来烧与大郎。

  所谓“笼”,就是如今蒸馒头、蒸包子用的蒸笼,“一扇笼”,就是一屉。我们吃小笼包子时,经常就是一屉包子,一笼包子这么说。

  至于“子母炊饼”即大小炊饼。

  可见武大郎的炊饼应当是放在笼子中蒸熟,并放在其中保温的一种小吃。

 

  在宋人笔记中其实对“炊饼”还有一个称呼,即“蒸笼”。

  与王安石同时代的官员吴处厚曾编撰一本野史笔记,叫做《青箱杂记》,其中记载:仁宗讳语讹近蒸,今内庭上下蒸饼皆呼炊饼。

  宋仁宗名叫赵祯,祯与蒸谐音,故此在皇宫内外都将蒸饼改称为炊饼。后来,这个称呼渐渐流传开来,到北宋末年,大家都叫蒸饼为炊饼了。

  那么,蒸饼又是个啥东西呢?

  所谓蒸饼,其实就是如今的馒头!不过,宋朝的馒头与今天的馒头不一样哦。

  且看宋朝史料云:(蔡京)一日集僚属会议,因留饮,命作蟹黄馒头。

  这里说,蔡京有一天召集属下开会,因时间太晚,就留下大家吃饭。吃饭的时候特意吩咐做了蟹黄馅的“馒头”。

  又有云:吴僧净端,行解通脱。章丞相子厚闻之,召之饭。执事者误以馒头为馂馅置端前,端食之自如。

  章惇和一个和尚关系不错,有一天请和尚吃饭。手下人却素馅“馒头”端给了宰相章惇,将肉馅的“馒头”端给了和尚净端。

  由此可知,在宋朝,没有馅的蒸面食品叫做蒸饼,有馅的蒸面食品被称之为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