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机是指采用8-32颗处理器,性能和价格介于PC服务器和大型主机之间的一种高性能 64 位计算机。国外小型机对应英文名是minicomputer和midrange computer。midrange computer是相对于大型主机和微型机而言,该词汇被国内一些教材误译为中型机,minicomputer一词是由DEC公司于1965年创造。在中国,小型机习惯上用来指UNIX服务器。1971年贝尔实验室发布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随后被一些商业公司采用,成为后来服务器的主流操作系统。在国外,小型机是一个已经过时的名词,60年代由DEC(数字设备公司)公司首先开发,并于90年代消失。 简介
国外起源
1965年DEC公司海外销售主管约翰·格伦将PDP-8运到英国,发现伦敦街头正在流行“迷你裙”(Mini),姑娘们争相穿上短过膝盖的裙子,活泼轻盈,显得那么妩媚动人。他突然发现PDP与迷你裙之间的联系,新闻传媒当即接受了这个创意,戏称PDP-8是“迷你机”。“迷你”(Mini)即“小型”,这种机器,小巧玲珑,长61厘米,宽48厘米,高26厘米,把它放在一张稍大的桌上,怎么看都似穿着“迷你裙”的“窈窕淑女”。它的售价只有18500美元,比当时任何公司的电脑产品都低,很快便成为DEC获利的主导产品,并引发了当时计算机市场的小型化革命。有别于后来的服务器,小型机采用的是主机/哑终端模式,并且各家厂商均有各自的体系结构,彼此互不兼容。
国内发展
而UNIX服务器,也就是中国业内习惯上说的小型机,在服务器市场中处于中高端位置。UNIX服务器具有区别X86服务器和大型主机的特有体系结构,基本上,各厂家UNIX服务器使用自家的UNIX版本和处理器。比如IBM公司采用Power处理器和AIX操作系统,Sun、Fujitsu(富士通)公司采用SPARC处理器架构和Solaris操作系统,HP采用PA-RISC架构(现在转向于安腾处理器)和HP-UX操作系统;过去的Compaq公司(已经被并入HP)处理器架构采用Alpha。使用小型机的用户一般是看中Unix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专用服务器的高速运算能力。
生产厂商
现在生产UNIX服务器的厂商主要有IBM、HP、富士通和甲骨文(收购SUN公司)。典型机器如IBM曾经生产的RS/6000等。SUN、HP公司用来和大型主机竞争的高端UNIX服务器被称为大型机级UNIX服务器,但严格来说依然不属于大型主机的范畴。
特点
技术
在高端小型机一般使用的技术有:基于RISC的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兆数量级字节高速缓存,几千兆字节RAM,使用I/O处理器的专门I/O通道上的数百GB的磁盘存储器,以及专设管理处理器。它们较小并且是气冷的,因此对客户现场没有特别的冷却管道要求。
特性
小型机跟普通的服务器(也就是常说的PC-SERVER)是有很大差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型机的高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务性)特性。
RAS是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们反映了计算机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务性三个著名特点,它们的具体含义如下:
高可靠性(Reliability):计算机能够持续运转,从来不停机。
高可用性(Availability):重要资源都有备份;能够检测到潜在要发生的问题,并且能够转移其上正在运行的任务到其它资源,以减少停机时间,保持生产的持续运转;具有实时在线维护和延迟性维护功能。
高服务性(Serviceability):能够实时在线诊断,精确定位出根本问题所在,做到准确无误的快速修复。
IBM eLiza(蜥蜴)计划
eLiza 的称呼最早起源于六十年代中期IBM的一个计划,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一种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通讯的程序。在九十年代,IBM设计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其综合处理能力可比喻于一个蜥蜴(lizard)所具有的功力,即具有预测防范、处理判断以及自我愈合再生能力。
在当今的IT世界,众多企业都无情地面对一个巨大挑战:为了构成一个强大的灵活自如的电子商务运做环境,需要使用大量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复杂的应用软件等,这些设备所涉及的IT技术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工程师来维护和管理整个软硬件系统。
IBM公司综合自己多年的IT经验,应运而生的提出了eLiza计划,并给它赋予了具有前瞻性的重要内容:即现代企业要想处于不败的竞争地位,其电子商务环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应具备下列四项原则:
自我配置能力:系统可以动态自我配置有关资源。
自我保护能力:系统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到非法访问和攻击。
自我愈合能力:系统能够自动预测错误、避免错误、修复错误、取代有关错误部件。
自我优化能力:系统能够自动监视和管理有关资源,将系统性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系统还需具备以下七个要素:
负载管理(Workload Management)
安全机制(Security)
群集技术(Clustering)
虚拟主机托管(Virtual Server Hosting)
端到端的自动控制(End-to-End Automation)
灾难恢复机制(Disaster Recovery)
端到端的系统管理(End-to-End System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