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redis服务器的搭建可谓是最简单的。这里只是记录一下学习过程中的搭建过程,至于精细化的配置,需要在实际应用时再做考虑。

        redis的下载和Linux的下载和安装这里就略过。

        用root账号登陆Linux

        1.检查系统是否自带了redis

rpm -qa | grep redis

        2.在/usr/local目录下创建redis目录,上传redis的安装包到该目录下解压,我这里用的当前最新版 redis-4.0.8.tar.gz

tar -zxvf redis-4.0.8.tar.gz

        3.切到解压后的 redis-4.0.8 目录下

make install

        4.完成以后,切到/usr/local/bin目录下启动redis服务,看到下图标志性图案表示安装完成,服务启动成功

./redis-server

        

redis 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器 redis需要单独的服务器吗_redis


        5.新开一个ssh窗口,切到/usr/local/bin目录下,启动redis客户端测试,看到下图表示成功

./redis-cli

        

redis 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器 redis需要单独的服务器吗_服务器搭建_02


        6.关闭redis服务器:可以在第一个ssh窗口按Ctrl+C,或者在第二个ssh窗口运行

./redis-cli shutdown

        基本就这6部完成了redis服务器的搭建


        下面再进行redis服务器搭建的灵活处理介绍:

        1.设置redis后台启动(这样就不用再启一个ssh窗口来测试了),在/usr/local/bin目录下

cp /usr/local/redis/redis-4.0.8/redis.conf ./

        2.修改redis.conf这个配置文件,找到 daemonize no 这一行,将 no 改成 yes 保存

vi redis.conf

        3.然后启动redis时携带配置文件

./redis-server redis.conf

        这时你会发现只有登陆到本机(安装redis的机器)上才能使用客户端进行数据的存取。(即使关闭防火墙或者开放端口)

        要想在windows中通过 telnet redis服务器IP 6379 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取,要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

        在该配置文件中找到 bind=127.0.0.1改成bind=0.0.0.0

        

        生产环境中建议以启动脚本的方式启动和停止redis(并设置开机自启动)

        1.在/usr/local/bin目录下修改好redis.conf配置(主要是设置后台启动、bind、密码、保护模式等)后

mkdir /etc/redis
    cp /usr/local/bin/redis.conf /etc/redis/6379.conf

/etc/init.d目录下,命名为redisd(通常都以d结尾表示是后台自启动服务)。

cp /usr/local/redis/redis-4.0.8/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d

        3.设置为开机自启动 chkconfig redisd on ,此时会报:服务 redisd 不支持 chkconfig

vi /etc/init.d/redisd

        增加如下片段,即可再设置开机自启动

#!/bin/sh
    # chkconfig:   2345 90 10
    # description:  Redis is a persistent key-value database
    #

        4.chkconfig redisd on 成功之后即可以使用启动脚本来启动redis,方便快捷

#开启/关闭开机自启动服务器
    chkconfig redisd on/off
    #打开服务
    service redisd start
    #关闭服务
    service redisd stop

        这样,即使虚拟机关机再开机,redis服务器也可以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