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CPU,当然需要有在流片之前就能评估性能的本领。

  龙芯有几项专利就是关于性能(仿真)评估的。

zabbix是否支持龙芯_系统环境

  龙芯的性能评估结果这几年越来越准确,但公开宣传的性能却越来越保守。龙芯CPU的官方实测成绩往往高于开始公布的仿真结果,用户对龙芯CPU的实测成绩,又能比官方公布的成绩更高。

  比如3A4000在流片之前,就已经有内部仿真测试结果,在2.0GHz时SPEC 2006的成绩为19~20分。3A4000发布之后,公开的SPEC 2006 int_base测试成绩为2.0GHz时19.1分。

  3A4000开始销售之后,我买了一台1.8GHz的龙芯电脑。当时我还不熟Linux,后来我能熟练使用Linux了,就自己实测了SPEC 2006 int_base,成绩为17.5,换算到2.0GHz就是19.4,比官方公布的成绩还高一些。

  3A5000的内部仿真测试成绩说是2.5Ghz时SPEC 2006 int_base超过25分。后来公布的实测成绩是26+,比仿真测试的成绩高一些。

  我也买了一台3A5000来实测,SPEC 2006 int_base得分是26.6,也比官方公布的成绩高。

  3A6000仿真测试说35分,我肯定是相信的,因为已经有之前的成功经验。这个仿真测试没有提到频率,在其它资料中提到3A6000的频率是2.5~2.8GHz。

  到时候我肯定也会再买一台3A6000来实测。

  所以说,龙芯肯定有自己的,比较准确的仿真测试方法。但具体方法,也肯定属于技术秘密。

  至于35分所代表的水平,我这里贴一张自己的测试成绩表,这些测试成绩基本上是本人自己测试的结果:

zabbix是否支持龙芯_服务器_02

  上表中有来自spec官网的两个成绩,因为测试年份较早,系统环境和编译器都较老,测试成绩比本人实测近似型号要差一些,所以仅作为参考。

  部分测试启用了自动并行和附加的优化库,是为了追求较好的测试成绩,体现的不是普通用户系统环境和常规应用软件的性能水平。

  国产CPU任重道远,从当前的测试来看,11代酷睿只需要2个核心,性能就能超过4核的3A5000以及8核的KX-U6780A和D2000。

  4核的3A5000、8核的KX-U6780A和D2000,当前的全CPU性能都和i5-760达到标称频率时的性能相当。

  i5-760是初代i5,我试过两款主板,实际默认睿频为2.91GHz,需要较高端的主板才能通过进阶设置使它达到标称的3.33GHz或更高的运行频率。正常状态下CPU的最高性能和持续性能是两码事儿,比如i7-1165G7的正常状态和“狂暴”状态几乎令人看不出是同一块CPU,大多数电脑为了稳定和寿命只会工作于正常状态,因此国产CPU也不用妄自菲薄。

  龙芯3A6000的IPC近一步提升,估计能有11代酷睿的水平,那么单核性能就能与i7-1165G7的正常状态(自动控制频率)时持平,也和6代酷睿桌面CPU差不多。它们都是4个核心。

  龙芯6000系列的服务器版本会有16、32个核心。刚发布了5000系列的一款服务器CPU,型号是3C5000,原生16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