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中大型软件项目中,日志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日志调试成为一种重要的调试方法。本文介绍了一个通用,高效,简洁的日志系统的设计思路。
文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负责日志记录的CTLog类,另一部分是负责日志显示CTLogEdit类。
2.记录类CTLog
谈到通用日志系统,首先要考虑到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日志本身面向的对象要广泛,也就是日志要给谁看,都要记录什么样的信息。第二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记录操作,将日志记录对整个系统的占用降到最低。最后,还要考虑如何管理日志,减少因为记录信息过多而造成对硬盘空间的浪费。
2.1日志分级
面对第一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供日志分级系统。针对不同人的需求记录不同等级的信息。在这里我提供的建议是四级系统,我把它们写入一个enum中,如下所示:
enum TLOGPRIORITY
{
TLP_DEBUG
TLP_DETAIL,
TLP_NORMAL,
TLP_ERROR
};
|
其中,TLP_ERROR是最高等级,代表记录软件的各种异常信息,这也是最应该被反映在你的日志当中的。
TLP_NORMAL记录的是软件中的关键信息,类似于记录开始,初始化,连接握手开始等等。这些信息也是应该被你的软件用户所知情的。
TLP_DETAIL则记录了软件后台各种更加详细的信息,比如何时开启工作线程,何时销毁数据对象,通信握手具体进行到哪一步之类。此类信息,可以帮助你很好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实现,提供debug依据。
TLP_DEBUG是最低的等级,我个人不建议没事使用这一等级。它提供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动态调试,可以作为安插在代码中的记录标签,用于那些静态跟踪无能为力的场合。这是调试的终极手段。
2.2记录线程
提高日志效率的本质就是尽量减少对硬盘的操作次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使用开辟缓冲区的方法,并且用另外一个线程定时从缓冲中将信息写入文件中。在CTLog中,负责提取数据的是线程函数TLogThread,代码如下:
UINTCTLog::TLogThread(LPVOID wParam)
{
CTLog* pLog = (CTLog*)wParam;
while(pLog->m_bRun)
{
Sleep(3000);
EnterCriticalSection(&pLog->m_csTLog);
if (pLog->m_strTLogBuffer.GetLength())
{
pLog->m_pFile->WriteString(pLog->m_strTLogBuffer);
pLog->m_pFile->Flush();
pLog->m_strTLogBuffer.Empty();
}
LeaveCriticalSection(&pLog->m_csTLog);
if (pLog->m_pFile->m_hFile != INVALID_HANDLE_VALUE)
{
ifpLog->m_pFile->GetLength() >= pLog->m_ullMaxFileSize)
{
pLog->OpenNewFile();
}
}
}
EnterCriticalSection(&pLog->m_csTLog);
if (pLog->m_pFile->m_hFile != INVALID_HANDLE_VALUE)
{
pLog->m_pFile->WriteString(pLog->m_strTLogBuffer + _T("/r/n"));
pLog->m_pFile->Flush();
}
LeaveCriticalSection(&pLog->m_csTLog);
return
}
|
该线程每三秒钟会唤醒一次,从CTLog中的缓冲区m_strTLogBuffer中提取字符流写入硬盘,然后将缓冲清空。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操作都应该在临界段中完成。
2.3日志管理
前面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日志数量太多了该怎么办?很多信息都是没用的了。答案很简单,把它删掉!为了方便删除,我们可以限制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超过一定大小就重新开启一个新文件记录,并为旧日志打上时间戳。这样,你就可以根据文件建立时间很方便的删掉不需要的记录了。
前文中日志线程TLogThread会在每次唤醒时检查文件大小,如果超过限制,就会调用OpenNewFile重新开启新记录,该函数代码如下:
voidCTLog::OpenNewFile()
{
EnterCriticalSection(&m_csTLog);
m_pFile->Close();
CFileStatus fs;
CFile::GetStatus(m_strTLogFilePath + _T("//debug.log"), fs);
CFile::Rename(m_strTLogFilePath + _T("//debug.log"), m_strTLogFilePath + _T("//debug_") + fs.m_ctime.Format(_T("%Y%m%d_%H%M%S")) + _T(".log"));
m_pFile->Open(m_strTLogFilePath + _T("//debug.log"), CFile::modeCreate | CFile::modeReadWrite | CFile::typeBinary | CFile::shareDenyNone, NULL);
m_pFile->Write("/377/376", 2);
LeaveCriticalSection(&m_csTLog);
}
|
这个函数会在后台将当前的文件按照建立时间改名,并重新建立一个名为debug.log的文件,作为当前日志的写入文件。
2.4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和线程函数的操作正相反,只是向缓冲区中添加字符串。为了增加灵活性,我没有在记录函数中增加时间戳和自动换行符,这些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安排。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插入动作同样需要在临界段中完成。
BOOLCTLog::TLogLine(LPCTSTR lpTLogLine, TLOGPRIORITY tlp)
{
if (tlp < m_TLogPriority)
{
return FALSE;
}
if (_tcslen(lpTLogLine))
{
EnterCriticalSection(&m_csTLog);
m_strTLogBuffer += lpTLogLine;
LeaveCriticalSection(&m_csTLog);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
3.日志显示类CTLogEdit
第二节讲述的记录类,往往我们的程序中还需要一个特定的窗体来同步显示日志记录,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经过重载的文本框来提供显示支持。在这里CTLogEdit类重载自CRichEditCtrl。
作为一个日志显示的控件,我们同样需要首先考虑三个问题:第一,该控件最好支持按照日志分级来给记录着色。第二,尽可能的减小显示开销,避免闪烁,而且最好能限制显示的行数。最后,可以支持自动滚屏,显示最新的数据。
3.1文字着色
关于文字着色,我们可以利用父类中CRichEditCtrl的setsel函数和SetSelectionCharFormat函数。在CHARFORMAT2中记录字符的颜色信息,通过setsel选定某一行字符,然后调用SetSelectionCharFormat来替换颜色值。
我在这里将着色部分封装成函数SetLogLineColor,代码如下:
voidCTLogEdit::SetLogLineColor(long lPos, TLOGPRIORITY tlp)
{
SetSel(lPos, lPos);
CHARFORMAT2 cf;
memset(&cf, 0, sizeof(CHARFORMAT2));
cf.dwMask |= CFM_COLOR;
cf.dwEffects &= ~CFE_AUTOCOLOR;
switch (tlp)
{
case TLP_DEBUG:
{
cf.crTextColor = TLP_DEBUG_COLOR;
break;
}
case TLP_DETAIL:
{
cf.crTextColor = TLP_DETAIL_COLOR;
break;
}
case TLP_NORMAL:
{
cf.crTextColor = TLP_NORMAL_COLOR;
break;
}
case TLP_ERROR:
{
cf.crTextColor = TLP_ERROR_COLOR;
break;
}
}
SetSelectionCharFormat(cf);
}
|
3.2提高显示效率
日志显示跟记录一样同样存在效率问题,尽可能减少显示次数也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里思路和CTLog是一致的,都是向缓冲区写入数据,然后依靠另外的线程将信息提取出来显示。所不同的是,这里缓冲区就不能单单记录字符,还要将着色信息一并保存。我的做法是将日志字符跟日志等级信息封装在一起,放入一个缓冲队列中。数据结构如下:
typedefstruct _TLOGITEM
{
CString line;
TLOGPRIORITY tlp;
} TLOGITEM, *PTLOGITEM;
|
记录函数TLogLine会将信息存入一个双向队列m_TLogItemQue,该成员对象属于CPtrList类型。同样,这个操作也是在临界段中完成的。
voidCTLogEdit::TLogLine(LPCTSTR lpTLogLine, TLOGPRIORITY tlp)
{
EnterCriticalSection(&m_csTLogEdit);
PTLOGITEM pItem = new TLOGITEM;
pItem->line = lpTLogLine;
pItem->tlp = tlp;
m_TLogItemQue.AddTail(pItem);
LeaveCriticalSection(&m_csTLogEdit);
}
|
剩下来所有的显示操作都在单独的线程TLogEditThread中完成,这个线程会每隔一秒种从缓冲队列中提取出记录信息,并将之着色显示出来。代码如下:
UINTCTLogEdit::TLogEditThread(LPVOID wParam)
{
CTLogEdit* pEdit = (CTLogEdit*)wParam;
PTLOGITEM pItem;
long pos;
while(pEdit->m_bRun)
{
Sleep(1000);
while(!pEdit->m_TLogItemQue.IsEmpty())
{
EnterCriticalSection(&pEdit->m_csTLogEdit);
pItem = (PTLOGITEM)pEdit->m_TLogItemQue.RemoveHead();
LeaveCriticalSection(&pEdit->m_csTLogEdit);
pos = pEdit->GetTextLength();
pEdit->SetLogLineColor(pos, pItem->tlp);
pEdit->ReplaceSel(pItem->line);
pEdit->LimitLine();
delete pItem;
if (pEdit->m_bAutoScroll)
{
pEdit->SendMessage(WM_VSCROLL, SB_BOTTOM);
}
}
}
return 0;
}
|
这里还有一个加快显示的技巧。由于每次插入的数据在最后,因此,我们只要用setsel选中当前对话框文本的最后,并且调用ReplaceSel替换成新的字符串就可以了。记住,不要使用SetWindowText之类的函数,那样只会使你的程序效率降低。
另外出于减小内存消耗的考虑,我们不可能无休止的让日志显示在文本框中,因此有必要对整个文本框的显示行数进行控制。这里我将之封装成函数LimitLine,代码如下:
voidCTLogEdit::LimitLine()
{
if (GetLineCount() - 1 > m_nLineLimit)
{
SetSel(0, LineLength(0) + 1);
Clear();
}
}
|
这个函数会通过调用GetLineCount得到当前行数,如果超过限制,则选中最上面一行,并调用Clear清除掉。
3.3自动卷动
相比之下,实现这个功能是比较简单的。在前面的TLogEditThread中,通过向滚动条发送WM_VSCROLL消息,并将之定位SB_BOTTOM完成了这个效果。
4.总结
总体来说,一个高效日志系统需要我们提供分级,多线程写入和显示功能。将这两个类配和起来使用,能很好实现设计要求。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还可以在程序中建立一个全局或者静态函数,将CTLog和CTLogEdit的写入函数封装起来加以调用。你甚至还可以再定义若干个宏,可以达到更加方便的效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