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捕虫

1. 准备工作
(1) 删除小猫角色;
(2) 导入“Frog”、“Grasshopper”两个角色;
(3) 背景“Forest”。
2. 功能实现
(1) “Grasshopper”角色先克隆出30个克隆体,然后广播“开始”;
(2) 当克隆体启动,在舞台随机位置显示,并不断切换造型移动;
(3) “Frog”角色接收到“开始”,跟随鼠标不断移动;
(4) “Grasshopper”克隆体碰到“Frog”角色删除此克隆体;
(5) 使用变量记录克隆体碰到“Frog”的次数。
3. 设计思路与实现
(1)角色分析
- 角色:“Frog”、“Grasshopper”
(2)背景分析
- 背景:“Forest”
(3)所用积木块介绍
a. 运动类

- 角色移动指定的步数,正数就是向前,负数就是向后。

- 角色移动到随机位置,下拉可选“鼠标指针”或其他角色。

- 将角色移动到舞台中央指定的X/Y坐标位置,默认坐标(x:0,y:0)。

- 将角色朝向某个指定的方向。

- 将角色朝向鼠标指针(或者某个角色)的方向。下拉可选舞台中的其它角色。

- 角色碰到边缘后就往回走。
b. 外观类

- 将角色的造型换成指定的造型。

- 将角色的造型切换成下一个造型,如果是角色的最后一个造型则重新回到第一个造型。
- 该积木块通常与循环积木块一起使用实现逼真效果。

- 将角色的大小调整为指定的值。
- 该积木块通常在角色初始化时使用。

- 在舞台中显示当前角色。

- 在舞台中隐藏当前角色。
c. 事件类

- 程序开始积木块。
- 点击舞台区的绿旗,执行以绿旗开始的所有程序脚本。

- 消息事件启动积木块,消息是脚本之间、角色之间、舞台与角色之间沟通的重要通道。
- 当接收到消息时,执行后面的程序指令。

- 广播一个消息,消息可以新建,数量也不限制,不同的消息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
d. 控制类

- 时间间隔,等待指定的时间后执行后面的指令。

- 循环积木块:一遍一遍地执行包起来的积木序列。
- 重复执行指定的次数后停止,该积木块通常在角色移动等场景中使用。

- 循环积木块:一遍一遍地执行包起来的积木序列。
- 重复执行模块里面的积木指令,相当于一个死循环,永不停止,除非在某个地方结束脚本。

- 条件判断语句,如果条件返回值为真(bool值),那么执行模块里面的积木指令,如果条件不成立,返回值为假,执行条件判断模块后面的程序指令。

- 当作为克隆体启动时,该克隆体执行的指令

- 产生自己的一份克隆,下拉倒三角还可以选择其他角色

- 删除克隆体
e. 侦测类

- 判断当前角色是否碰到鼠标,下拉可以选择其它角色和舞台边缘。
f. 运算类

- 随机得到设定区间中的任一值。
g 变量类

- 建立一个变量,输入变量名称,然后选择适用于所有角色还是适用于当前角色。

- 设置变量的值为给定值,通常用于初始化变量。

- 设置变量的值为自身的值加X。
(4)角色、舞台背景设置
a. 角色设置
按照题目要求,删除默认的小猫角色。
在角色区,点击“选择一个角色”菜单,在角色库中选择“Frog”和“Grasshopper”。

b. 舞台背景设置
在舞台区,点击“选择一个背景”菜单,在背景库中选择“Forest”。

(5)脚本编写
创建一个新的消息“开始”,作为广播指令。

新建一个变量“碰到次数”,来记录克隆体碰到“Frog”的次数。

a. 角色:Frog

流程描述:
当按下绿棋时:
- 开始:点击绿棋,开始执行代码。
- 初始位置:移动到舞台所示的位置(-78,-32),左下角即可。
当接收到“开始”指令时:
- 重复执行:(跟随鼠标不断移动)
- 移到鼠标指针
b. 角色:Grasshopper

流程描述:
当按下绿棋时:
- 开始:点击绿棋,开始执行代码。
- 变量初始化:设置“碰到次数”为0。
- 初始大小:将大小设为30,即原大小的30%。
- 初始状态:隐藏
- 重复执行30次:(克隆出30个克隆体)
- 克隆自己
- 发送广播指令“开始”。
当作为克隆体启动时:
- 初始造型;换成“Grassshopper-a”造型。
- 重复执行;(不断切换造型)
- 等待0.1秒
- 下一个造型
当作为克隆体启动时:
- 初始方向:面向0~360之间随机的一个方向。
- 初始位置:移动到舞台的随机位置。
- 重复执行:(“Grasshopper”克隆体碰到“Frog”角色删除此克隆体;)
- 碰到边缘就反弹。
- 移动10步。
- 如果碰到“Frog”,那么将“碰到次数”增加1,删除此克隆体。
(6)结果展现
插入最后的视频
4. 评分标准
(1)“Grasshopper”角色先克隆出30个克隆体,然后广播“开始”;(2分)
(2)当克隆体启动,在舞台随机位置显示,并不断切换造型移动;(2分)
(3)“Frog”角色接收到“开始”跟随鼠标不断移动;(2分)
(4)“Grasshopper”碰到“Frog”角色则删除克隆体;(2分)
(5)使用变量记录克隆体碰到“Frog”的次数。(2分)
5. 考点分析
三级考试大纲与说明
(一)考核目标
进一步认识编程软件的高级功能,对随机数的产生、变量的设置,基于变量的逻辑运算与关系运算的组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画笔模块的更高级操作,应用广播来传递数据,应用克隆来生成克隆体,并灵活控制克隆体;考查对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以及运用循环简化多次的反复操作程序的理解程度。同时针对参加 3 级考试的学生 将进行多种情况的逻辑处理和交互控制能力的考查。
(二)能力目标
学生对编程软件的进一步综合操作能力,考查对随机数,变量,广播,克隆等知识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深度综合应用,另针 对参加 3 级考试的学生将进行难度更高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三)考试标准
1、掌握编程环境的高级功能,并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
- 1)能够新建、删除变量,修改变量名;
- 2)能够设定、增减变量值,在舞台区显示、隐藏变量;
- 3)能够灵活使用画笔及设置画笔的各项参数;
- 4)掌握逻辑运算与关系运算的组合使用;
- 5)能够运用循环简化多次的反复操作程序;
- 6)能够应用广播来传递数据,实现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
- 7)能够理解广播和广播并等待的区别;
- 8)能够应用克隆来生成克隆体,并灵活控制克隆体。
2、理解并在程序中使用随机数和变量。
- 1)理解随机数的概念,能够产生一个随机数;
- 2)理解变量的概念,理解变量的作用域;
- 3)能够通过变量的变化让程序跳转到不同的部分;
- 4)程序中包含不同条件选择语句的嵌套;
- 5)程序中包含循环语句的嵌套;
- 6)程序中包含根据选择语句的真假跳出循环程序;
- 7)循环语句、选择语句嵌套的综合运用。
(四)知识块
备注:
(五)题型配比及分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