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各级别特性
RAID的意义
RAID早期被称为“冗余廉价磁盘阵列”,现在多称之为“冗余独立磁盘阵列”。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磁盘系统的IO能力、冗余能力、可用空间。RAID是由数个磁盘,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实现针对性的功能。不同的组合方式,称为RAID的不同级别。
RAID的实现方式
1、内接式磁盘阵列
主板集成RAID控制器
2、外接式磁盘阵列
通过扩展卡(RAID卡)来提供RAID能力
3、软RAID
Linux中,是通过内核中的md模块来实现raid功能
RAID的各级别
RAID-0(条带卷)
数据要存储在磁盘中,数据必须是流式化的。存储时,将一段数据流分成固定块(chunk)大小,以条带形式将数据均匀分布在阵列的各个磁盘上。
优点:读写能力均有提升
缺点:无容错能力
可用空间:N*min(1,2,3,...取决于磁盘中空间最小的)
适用场景:视频生成等,需要大的传输带宽的操作
最少2块磁盘
RAID-1(镜像卷)
将数据,在每个磁盘中的相同位置都存储一份
优点:读能力提升,写性能略有下降,有冗余能力
缺点:开销大,空间利用率低
可用空间:1*min(1,2,3,...)
最少2块硬盘
适用场景:财务、金融等高可用的数据存储环境
RAID-4(校验码)
将数据流分多段,依次存储到多个磁盘中,但会留出一个校验盘专门用来存储校验码,以提供容错
优点:读写性能有提升,有冗余
缺点:校验盘的读写压力较大,容易成为瓶颈和故障点
可用空间:(N-1)*min(1,2,3,...)
最少3块磁盘
RAID-5(循环校验码)
相较于RAID-4,RAID-5的校验码不是固定存储在一个盘中,而是轮流作为校验盘存储校验码
优点:读写性能有提升,有冗余
缺点:修复数据时,比较复杂,IO操作量大
可用空间:(N-1)*(1,2,3,...)
适用场景:文件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
RAID-10 (先镜像,再条带化)
最少需要4个磁盘
优点:读写能力有提升
缺点:开销比较大
可用空间:N*(1,2,3,...)/2
适用场景: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数据库引用
RAID-01(先条带,再镜像)
RAID-50(先raid5,再条带)
磁盘数最少6个
适用场景:应用服务器等
JOBD
仅仅是将,多个磁盘合并称为一个连续的大空间来使用
可以空间:sum(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