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剪枝算法概述
- 题目
- 题解
- 实现思路
- 实现代码
- 剪枝优化
剪枝算法概述
- 基本概念 : 在搜索算法中优化中,剪枝,就是通过某种判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遍历过程,形象的说,就是剪去了搜索树中的某些“枝条”,故称剪枝。应用剪枝优化的核心问题是设计剪枝判断方法,即确定哪些枝条应当舍弃,哪些枝条应当保留的方法。
- 剪枝的三个原则:正确、准确、高效
- 剪枝的两种思路:可行性剪枝及最优性剪枝
- 剪枝算法按照其判断思路可大致分成两类 : 可行性剪枝及最优性剪枝 .
- 剪枝策略 : 属于算法优化范畴;通常应用在DFS 和 BFS 搜索算法中;剪枝策略就是寻找过滤条件,提前减少不必要的搜索路径。
题目
- 给定两个整数 n 和 k,返回范围 [1, n] 中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组合。
- 你可以按 任何顺序 返回答案。
示例 1:
输入:n = 4, k = 2
输出:
[
[2,4],
[3,4],
[2,3],
[1,2],
[1,3],
[1,4],
]
示例 2:
输入:n = 1, k = 1
输出:[[1]]
题解
实现思路
- 既然是树形问题上的 深度优先遍历,因此首先画出树形结构。例如输入:n = 4, k = 2,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递归结构:
- 如果组合里有 1 ,那么需要在 [2, 3, 4] 里再找 1 个数;
- 如果组合里有 2 ,那么需要在 [3, 4] 里再找 1个数。
- 注意:这里不能再考虑 1,因为包含 1 的组合,在第 1 种情况中已经包含。
- 数据结构: 因为组合的数目不定,故选择链表存储
List<>
注意:
- 叶子结点的信息体现在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
路径
上,因此需要一个表示路径的变量 path,它是一个列表,特别地,path 是一个栈; - 每一个结点递归地在做同样的事情,区别在于搜索起点,因此需要一个变量 start ,表示在区间 [begin, n] 里选出若干个数的组合;
- 可能有一些分支没有必要执行,我们放在优化中介绍 (剪枝算法的体现)。
实现代码
package leetcodePlan;
import java.util.ArrayDequ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Deque;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P0077 {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
List<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if (k <= 0 || n < k) {
return res;
}
// 从 1 开始是题目的设定
Deque<Integer> path = new ArrayDeque<>();
dfs(n, k, 1, path, res);
return res;
}
private void dfs(int n, int k, int begin, Deque<Integer> path, List<List<Integer>> res) {
// 递归终止条件是:path 的长度等于 k
if (path.size() == k) {
res.add(new ArrayList<>(path));
return;
}
// 遍历可能的搜索起点
for (int i = begin; i <= n; i++) {
// 向路径变量里添加一个数
path.addLast(i);
// 下一轮搜索,设置的搜索起点要加 1,因为组合数里不允许出现重复的元素
dfs(n, k, i + 1, path, res);
// 重点理解这里:深度优先遍历有回头的过程,因此递归之前做了什么,递归之后需要做相同操作的逆向操作
path.removeLast();
}
}
}
剪枝优化
- 剪枝过程分析:如果 n = 7, k = 4,从 5 开始搜索就已经没有意义了,这是因为:即使把 5 选上,后面的数只有 6 和 7,一共就 3 个候选数,凑不出 4 个数的组合。因此,搜索起点有上界。
- 公式推导:
- 假设 n = 6 ,k = 4。
- path.size() = 1 的时候,接下来要选择 33 个数,搜索起点最大是 4,最后一个被选的组合是 [4, 5, 6];
- path.size() = 2 的时候,接下来要选择 2个数,搜索起点最大是 5,最后一个被选的组合是 [5, 6];
- path.size() = 3 的时候,接下来要选择 1 个数,搜索起点最大是 6,最后一个被选的组合是 [6];
再如:n = 15 ,k = 4。
- path.size() = 1 的时候,接下来要选择 3 个数,搜索起点最大是 13,最后一个被选的是 [13, 14, 15];
- path.size() = 2 的时候,接下来要选择 2 个数,搜索起点最大是 14,最后一个被选的是 [14, 15];
- path.size() = 3 的时候,接下来要选择 1 个数,搜索起点最大是 15,最后一个被选的是 [15];
可以归纳出:
搜索起点的上界 + 接下来要选择的元素个数 - 1 = n
其中,接下来要选择的元素个数 = k - path.size()
,整理得到:
搜索起点的上界 = n - (k - path.size()) + 1
所以,我们的剪枝过程就是:把 i <= n 改成 i <= n - (k - path.size()) + 1 :
import java.util.ArrayDequ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Deque;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List<Integer>> combine(int n, int k) {
List<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if (k <= 0 || n < k) {
return res;
}
Deque<Integer> path = new ArrayDeque<>();
dfs(n, k, 1, path, res);
return res;
}
private void dfs(int n, int k, int index, Deque<Integer> path, List<List<Integer>> res) {
if (path.size() == k) {
res.add(new ArrayList<>(path));
return;
}
// 只有这里 i <= n - (k - path.size()) + 1 与参考代码 1 不同
for (int i = index; i <= n - (k - path.size()) + 1; i++) {
path.addLast(i);
dfs(n, k, i + 1, path, res);
path.removeLas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