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基本命令
很基础的命令整理文章,给linux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做个学习指引
同时也记录下常用的一些linux 组合命令
cd
常见用法:cd /home //进入到home目录
cd .. //进入上一层目录
ls
ls –al /home/ //显示/home/目录下所有文件及文件夹包括隐藏文件
pwd
常见用法:pwd //显示当前所在绝对路径
clear
mkdir
常用用法:mkdir store //在当前路径下建立store目录
mkdir –p /home/123/456 //在/home目录下的123目录中建立456文件夹,如果home下的123目录不存在将自动先建立父目录123,再建立456目录
touch 1.txt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文件1.txt
rm
常见用法:rm 1.txt //删除1.txt文件,需要确认是否删除
rm -rf 1.txt //不询问直接删除1.txt
mv
常见用法:mv 123 abc //把123文件夹改名为abc
mv 123 /home //把123文件夹移动到home下
cp / scp
常见用法:cp 1.txt /home //将当前目录下的1.txt文件复制到home下
cp –fr /home/work /home //将/home/woek中的文件和子目录一并强制复制到目录/home下
cp 1.txt 2.txt //把1.txt复制一份成2.txt
scp 1.txt root@192.168.1.21:/home //将本机的1.txt复制到192.168.1.21主机的home目录下
find
常见用法:find /root -name 1.txt //查找root下1.txt文件
diff
常见用法: diff 文件1 文件2 //比较文件1和文件2中的内容有那些差异地方
cat
常见用法:cat 11.txt //查看11.txt文件中的所有内容
常见用法:md5sum 文件名 //验证软件包文件的MD5值
more / less
常见用法:more 11.txt //按空格键向下翻页查看11.txt文件中的内容
常见用法:less 11.txt //按上下方向键上下翻页查看11.txt文件中的所有内容
grep
常见用法:grep ‘test’ aa bb cc //显示在aa bb cc文件中匹配test的行
man
常见用法:man tcpdump //看到tcpdump命令的使用参数,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使用这些参数
vi/vim
常见用法:
vi 11.txt //编辑11.txt
显示模式: :数字 //跳到指定行
:$ //转到文件的最后一行
dd //删除行
操作模式: :w //保存
:q //退出
:q! //强行退出
:wq //保存并退出文件
:set nu //显示行数
tail
常见用法:
tail tomcat.log -n 200 –f //显示tomcat.log文件的最后200行并且当有新数据写入时立即显示到屏幕上
rpm
常见用法: rpm - ivh 安装包的名字 //其中 -i 安装rpm包,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h显示安装进度
rpm -ivh dhcp-3.0.5-13.el5.i386.rpm --force --nodeps
// 强制安装dhcp-3.0.5-13.el5.i386软件,在安装过程中不检查依赖关系
--nodeps 是没有关联,--force 强行安装
rpm –qa //查询已经安装的所有rpm包
rpm –e dhcp-3.0.5-13.el5.i386.rpm --force -- nodeps //强制删除dhcp-3.0.5-13.el5软件,在删除过程中不检查依赖关系
ln
常见用法:
ln –s 源文件 /root/目标文件 //对源文件建立软连接,建立的新文件位于/root目录下(软链接类似快捷方式)
ln 源文件 /root/目标文件 //对源文件建立硬连接,建立的新文件位于/root目录下(硬链接类似对源文件的别名)
chmod
常见用法:
A:chmod 777 1.sh //赋予1.sh所有用户读(4)、写(2)、执行(1)的权限
B:chmod u+x 1.sh //赋予1.sh文件所有者拥有执行权限
C:chmod g+x 1.sh //赋予1.sh文件所有者所在组其他用户拥有执行权限
chown
常见用法:chown -R oracle.oinstall rpms //将rpms的文件夹包括子问文件的组设为oinstall,使用者为oracle
常见用法:
A:tar xzvf guard.tar.gz //把guard.tar.gz展开到当前的目录,目录名字为guard
B:tar czvf 1.tar.gz 1.txt //把1.txt文件打包成1.tar.gz
常见用法:unzip 10201_database_linux32.zip //将10201_database_linux32.zip解压缩。
常见用法:cpio –idvm 文件名 //其中-i执行copy-in模式,还原备份文件,-d如有需要cpio会自行建立目录,-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m 不去更换文件的更改时间
date
常见用法:date -s 12:00:00 //将当前时间设置成12:00:00
su
特殊用法: su //切换到root用户
su oracle //切换到oracle数据库用户
df
常见用法:df –h //以用户更容易理解的形式显示磁盘容量
特殊用法: halt –p //关闭系统并关闭电源
常见用法: shutdown –h //关闭系统后关闭电源
shutdown 5 “halt” //5分钟之后关机,并显示字符串“halt”,可通过Ctrl+c强行中止
top //显示当前系统正在执行的进程的相关信息
ps
常见用法: ps aux //显示当前所有进程信息,CPU、内存占用信息
ps –ef //显示当前系统下所有进程信息,连同命令行
kill
常见用法: kill -9 进程号(pid) //-9强制删除此pid的进程
ntpdate
常用方法:ntpdate 192.168.1.31 //向IP地址为192.168.1.31对时服务器对时(对时前要先将自己的ntpd 服务关闭,等5分钟左右后再进行对时服务)
uname –a // 显示全部的信息
16.lsb_release //显示系统版本以及操作系统内核等的详细信息
常见用法:lsb_release -a // 显示系统版本和内核等的详细内容
useradd
特殊用法:useradd –g root kk //添加用户KK,并指定用户所在组为root组
useradd –d /home/f1 kk //添加用户KK,其home目录为/home/f1
userdel
常见用法:userdel – r //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用户的登录目录和目录下的文件
常见用法:groupadd – f //强制创建一个组
groupadd kd //创建一个群组kd
//增加群组一般用在SAMBA的配置时使用
常见用法: groupdel kd //删除群组kd
passwd
常见用法:passwd – d //删除密码
passwd – S(大写) // 显示密码信息
常见用法: fsck – a // 自动修复,不询问用户
fsck – r // 执行修复时询问用户
常见用法: ./new_dbid.sh & disown // 后台运行new_dbid.sh 服务
mount / umount
常见命令:
常见用法:mount –t // 挂载类型(例如 –t cifs )
mount – l // 列出所有的已经挂载的系统
mount –o //已指定方式挂在设备
mount /dev/cdrom /var/ftp/as5u2-32 // 将光盘里的内容挂载到/var/ftp/as5u2-32目录下
mount /dev/sda1 /store //把sda1分区挂载到store目录上
umount /dev/sda1 /store //取消挂载的sda1分区
mkfs
常用方法: mkfs.+文件类型 // 格式化的作用
mkfs.ext3 /dev/sdb1 // 把sdb1分区格式化成ext3文件类型设置系统服务命令
常见用法:chkconfig --level 运行等级 服务名 off //设置某服务在制定的某个或多个运行级别中被停止
chkconfig --list // 列出所有的系统服
chkconfig --level 3 sendmail off //将sendmail服务在文本模式中关闭
A:fdisk
常见用法:fdisk -l //列出分区表的详细情况
fdisk /dev/sda //对sda这块硬盘进行分区
B:parted (超过两个T的硬盘分区使用)
使用方法:(1)先添加一个硬盘;
(2)parted /dev/sdb
(3) mklabel 设置卷标
(4)mkpart 进行分区,根据情况选择
(5)格式化分区 mkfs.ext3 /dev/sdb1等
ping
常见用法: ping + IP地址 // 检测某台机器是否能连通另一台机器
ifconfig
常见用法:ifconfig eth0 promisc //把eth0设置成混杂模式
ifup eth0 //启动eth0网卡
ifdown eth0 //关闭eth0网卡
netstat
常见用法:netstat - a // 显示所有连线中的Socket
netstat - ln //查看目前监听的端口(如可查看tcp,udp 等)
查看 443 端口的监听状态:
netstat -nap |grep 443
tcpdump
常见用法:tcpdump – i // 使用指定的网络截面送出数据包
tcpdump -i eth0 host 192.168.1.56 and port 80 –s 1600 -w http.cap
// 听取IP地址为192.168.1.56 端口号为80 并且将以http.cap的名字保存
- 在主信任机上生成KEY
/usr/bin/ssh-keygen -t rsa -N ""
- 将生成的KEY导入到各台从信任机器的验证文件里面
cat /root/.ssh/id_rsa.pub | ssh 192.168.1.63 'cat >> .ssh/authorized_keys'
注:其中192.168.1.63是从信任机器的IP地址,执行中需要输入从信任机器的密码
- 修改/etc/cron.d下的ntpdate_cron文件,如果没有该文件,则自己新建一个。重起crond服务(service crond restart)
- 建立对时服务器(常以DB1作为对时服务器),先确保对时服务器上ntp服务起来(service ntpd restart),修改以下配置文件:/etc/ntp.conf 将
# restrict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nomodify notrap
前的#号去掉。 重启ntp服务 (service ntpd restart)
- 运行命令:ntpdate 192.168.1.11 (对时服务器IP)
LINUX下主机A向主机B远端服务器抛端口:
- 在主机A没有固定IP但需要让主机B ssh上来时可以将B上的某个端口映射到A的22端口上。
- 命令为: ssh -f -N -C -R 33567:127.0.0.1:22 1.1.1.1 -l ro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