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补贴,后垄断,老套路了。 说它是造成内卷的主要原因也不为过,电商平台搞,外卖行业搞,现在快递行业也搞,内卷席卷万物,万物皆是套路。前些日子,顺丰公告称,第一季度预亏 9 亿到 11 亿。这是顺丰上市以来的首季亏损,王卫还亲自出面道歉。 随后没过几天,又发生顺丰的财务总监卸任事件,一时间顺丰处在了风口浪尖上。 对此,有关顺丰亏损的原因众说纷纭。 

但不论哪种原因,有一个客观事实要承认,那就是半路杀出的极兔速递,在国内掀起新一轮价格决战,试图搅乱了原先的局面。

 

极兔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传递出一个信号,当下的快递行业,或许要进行一轮新的洗牌。

 

原本「四通一达+顺丰」的面貌,是时候变一变了。

 

大家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兔子心高气傲,最后输给了乌龟。

 

但这次,极兔却在快递这条跑道上,奋力直追,力争超越头部,勇夺第一。

 

天下物流,唯快不破,极兔也因此闻名。

 

谈及极兔速递,很多人对它还有些陌生。

 

它起家于东南亚,由 OPPO 印尼业务的创始人李杰在 2015 年创办,在 4 年内成为东南亚第二大快递公司。

 

2019 年下半年,它初入中国,当时仅有团队十人,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极兔速递的团队扩张到 15 万人(包括快递员)。

 

与此同时,极兔用一年左右的时候,做到了平均每日能够配送 2000 万件包裹的成绩。

 

作为进入国内市场不到一年的快递新兵,这一成绩绝对是 A+

 

毕竟这个成绩,即便是国内快递巨头,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

 

龟兔赛跑是讲给小孩听的,成年人只知道稍有懈怠,全军覆没。

 

在快递价格战里面,极兔是最「拼命」的那一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场价格战里面,极兔以低于市场成本,不断前进。

 

极兔的收费标准也远低于业内普遍成本 1.4 元/单的价格。

 

一位极兔代理商透露:总部对义乌的许多拼多多商家给予了运费补贴,超万件的大单小件可做到 1 元发货。

 

铆足劲低价倾销,以价换量。这是它烧钱干出来的事情。

 

当然,人家敢这么搞,离不开自身背景的强大。

 

一方面,极兔速递由 OPPO 系骨干创办,段永平进行投资,所以它有着天然强大的创业团队及投资人为项目作背书。

 

另一方面,其早期资金有 OPPO 体系扶持,拿地建仓、招聘和管理快递员等等,为极兔打下强大的基本盘。

 

不仅如此,4 月 7 日,极兔速递完成一笔 18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 78 亿美元。

 

还有传言极兔在做上市准备,其母公司印尼极兔计划在美国进行规模超过 10 亿美元的 IPO。

 

尽管在 4 月 9 日,极兔速递因低价倾销被义乌相关部门通告整治,停运其部分分拨中心。

 

但侮辱性小,伤害性忽略不计。

 

此乃必经之路,都是在为后面做铺垫。

 

面对极兔的烧钱火力,其他快递有的选择吗?没得选,都不得不加入这场战役中去。

 

毕竟,谁都想争夺第一,盘踞龙头。

 

所以,极兔的出现,不论是给顺丰,还是其他几家快递,所带来的冲击肯定是有的。

 

极兔烧钱,是因为它有钱。但再有钱,烧钱也非长久之计。

 

烧钱搞补贴后续割韭菜,这个套路大家都太熟悉了。

 

但烧钱可不是件好玩的事情,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快递市场血流成河,亏损的企业一家接着一家。

 

除了顺丰亏损,其他家也不好过,比如申通快递发公告称,预计一季度亏损 7000 万~ 1 亿元。

 

实际上,公开数据显示,今年 2 月,顺丰、韵达、圆通、申通的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分别为 15.11 元、2.16 元、2.60 元、2.72 元,同比降幅分别达到 16.93%、28.48%、5.92%、8.42%。

 

在这场价格决战中,没有哪家快递是无辜的。

 

几家头部快递在这场价格战中,并没有谁胜谁败,有的只是在挤压中生存。

 

企业不好活,下面的快递员能好到哪去?

 

有快递员称,自从极兔加入后,快递同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前上百件的货,快递小哥一件有时候能赚几毛钱,而现在,即便是百件以内的货,基本每单有 5 分钱空间也会有快递员抢。除了他们能赚的利润不多,靠抢单之外,薪酬也受限。比如,去年多地曝出降薪致快递小哥掀起「罢工潮」。在无底线烧钱、激进扩张的模式下,其带来的严重弊端之一就是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就跟一分钱一分货一样的道理。

 

已经有不少人对极兔发牢骚了,要么包裹失踪不见,要么是包裹得十分垃圾。

 

极兔的配送质量堪忧,这点的确是事实。本身极兔这个外来物种在国内的基础设施远不及四通一达和顺丰。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极兔的订单中 0.06% 被用户投诉到邮政系统,相比之下,「四通一达」中被投诉最多的圆通,其投诉率也只有极兔的 1/3。

 

极兔无疑在短期内通过以低价抢占了市场,数据显得分外好看,但正所谓成也低价败也低价,撇开价格这件外衣,其他暴露出来的问题,终究要被人诟病

 

价格决战或许还会继续,但终究难成历史注脚,唯有价值创造永恒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