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非常热,我也看了一下,觉得可以作为技术培训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之前,我是用戈尔的《不能忽视的真相》作为技术培训的模板,虽然好,但是毕竟是外国人做的,隔了一层,效果没有《穹顶之下》那么强。
吐个槽,从表现的方式看,我觉得柴静完全照抄了《不能忽视的真相》的表现方式,大会场、短片、flash动画片、图表等等,居然都能一一找到,不能不说是创造力的匮乏,毕竟《不能忽视的真相》快有10年历史了。
其实,我看到爱立信总裁做的网络社会的宣传片,那种表现形式才比较新颖,但是可能制作成本更高。
好了,还是回到主题,点评一下柴静在片子中用到的技术培训方法。
1. 内容的经典架构
技术培训最讲究结构和线索,在《穹顶之下》,一开始就展示了三个问题,也就是视频的线索:
1)雾霾是什么?
2)它从哪里来?
3)我们怎么办?
这几个问题,正好就是技术培训最经典的结构:What-Why-How。
在设计技术培训课程时,有经验的老师只要遵循What-Why-How这样的逻辑顺序,课程的架构就大差不差了,学员学起来方便,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2. 打动人的是故事,更是感同身受
雾霾话题偏重技术,如果不打动人,估计很多人是没有兴趣看的。当然,如果是话题发酵又另当别论了,就像综艺中的跑男和歌手。
整体看,片头还是很打动人的,通过情绪的调动,让观众被震撼、被感动,从而愿意看完。
而技术培训就是这样,开头找到大家的共鸣点,才能激发大家的学习意愿。我很喜欢片头的一句话,“人的恐惧来自未知”,为了克服恐惧,我们才需要学习,才会开始学习。
3. 自问自答,用问题牵引观众
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培训技巧,鼻祖是苏格拉底,也就是用问题来引导学员的思考,让学员有种欲罢不能,惺惺相惜的感觉。
因此,这也是对老师要求很高的技巧,老师必须找到各种可能的问题,从中找到对学习过程最有影响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而这些问题,也必然是学员主要思考的问题,在老师给出见解后,学员如果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相当于挠到痒上了,学习效果将会非常好。
4. 说服人的是数字,而不是情感。
技术培训的最大挑战就是,光被打动,只是开始,最重要的是要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见,都有自己的惰性。习惯开车的人,最听不得的是雾霾是机动车造成的。怎么破解呢?
柴静的片子里面给了很多数字,这些活生生的数字让人无法抗拒。其中印象很深的是开车距离与比例。的确,即使有10%的人习惯1公里内开车,乘以1亿辆机动车的数量,影响就会大到难以忽视。
因此,前面讲的恍然大悟就在这里:发掘出事实的真相,你就能说服人,成见有时候还是因为知道得太少。
柴静在雾霾调查中用到的技术培训方法
原创readhere ©著作权
文章标签 柴静 雾霾调查 技术培训 文章分类 代码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来自51CTO博客作者readhere的原创作品,请联系作者获取转载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在线技术培训:讲师之道
下一篇: 邻家有女初长成:学院两周岁的感想
提问和评论都可以,用心的回复会被更多人看到
评论
发布评论
相关文章
-
北京的雾霾太大了
这几天经常看到的一张图片,就是下面这张:立霾 这几天心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