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与数据备份能力的技术。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根据磁盘陈列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将RAID分为不同级别,常见的RAID等级有0,1,5, 7, 1-0, 0-1

RAID 0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 0提高存储性能的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数据上的请求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这种并行执行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的整体存取性能。
      RAID 0 特点: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不提供数据冗余功能,因此一旦用户数据损坏则无法提供得到修复。
      RAID 0 的两个硬盘必须容量,规格相同。

RAID 1
      RAID 1 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以直接从镜像中拷贝数据。原理为在主硬盘上存放数据的同时也在镜像硬盘上写一样的数据,当主硬盘(物理)损坏时,镜像硬盘则代替主硬盘的工作。
      RAID 1  特点:RAID 1 的数据安全性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但对磁盘的利用率也是所有RAID 级别中最低的。
      RAID 1 磁盘阵列一般支持“热交换”即在系统运行时可以对阵列中的硬盘进行移出和替换等操作。

RAID 5
      RAID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 RAID 5可以理解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中方案。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
      组建RAID 5 磁盘阵列最少需要3块磁盘。

RAID 10/01 
        RAID 10/01 细分为RAID 1+0 或RAID 0+1。RAID  1+0 是先镜射再分区数据,将所有硬盘分为两组。RAID 1+0 有着不错的读取速度,而且拥有比RAID 0 更高的数据保护性。 RAID 0+1 是先分区再将数据镜像到两组。RAID 0+1 比RAID 1+0 有着更快的读写速度,但增大了硬盘停止运转的几率。两种特性,缺点是需要的硬盘上较多,至少必须拥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硬盘才能使用。


=================================================================================
                               创建RAID 0
=================================================================================

在Linux中使用mdadm命令来创建RAID0

一: 先查看Linux系统是否安装mdadm.i386 (查看命令为:yum list |grep mdadm)

mdadm -C /dev/md0 -a yes -l 0 -n 2 /dev/sda5 /dev/sda6
==mdadm -C /dev/md0 -a yes -l 0 -n 2 /dev/sda{5,6}
 
-C:进入创建模式
/dev/md0:创建md0
-a yes:是否自动创建md0 (默认是no)
-l 0: 指定用RAID0
-n 2:指定用两块硬盘分别为:sda5,sda6

(注意:做RAID磁盘阵列的磁盘必须为df 格式)

二:创建完成之后通过以下命令查看RAID0 信息
    cat /proc/mdstat


三:格式化RAID0
    mke2fs -L RAID0 /dev/md0  指定卷标为RAID0
    (mkfs.ext3 /dev/md0)


四:然后创建挂载点,挂载RAID0
   mkdir /mnt/raid0
   mount /dev/md0 /mnt/raid0

  也可通过更改/etc/fstab文件来实现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md0,添加内容如下:
    /dev/md0  /mnt/raid0  ext3     defaults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