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花了十几个小时,回顾了混大的年度公课,李善友主讲,断断续续的也看过几篇混大的文章,但没有此次的如此有系统性。我不是混大学员,也没有现场听课,这次公课倒是知道了不少新名词:第一性原理,第二曲线,非连续性,SB速率,分形学,确实是长了不少见识。

通篇只讲了一句话:使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增长。

通篇也只讲了一个主题:创新者的窘境

如果你读过《创新者》系统图书的话(《创新者的基因》,《创新者的解答》,《创新者的窘境》)相信这几节课听起来不难理解,克里斯坦森的洞见,确实会切中很多公司的要害。

公开课中并未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拿案例说话:Netflix,Amazon,Apple,微软,百度,联想。有正面,也有反面,分析的还算中肯,但历史如何走向并不是一个复盘可以解决的。案例分析,局外人看局内事,总能分析的头头是道,犹如开启上帝视角。果真是局内人做局内事时,有如此的清晰的战略思考,定然是个成功能企业。

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_随笔

幸存者的偏见,难免会误导人们。去读《大败局》,去读《浪潮之巅》,总能历史的长河中看见两个身影,抛开运气成分不讲,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在里面:势,趋势。在这些案例中,同样也发现了“势”的存在。

在了解第二曲线是为何物之后发现,不管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是适用的。一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逐渐趋于规范,必然会导致利润的下滑,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盈利空间下降时必然会寻找其它出路。如果说利润再走下跛路的时候,还不能找到合适的增长点,其困境是显而易见的。有些还比较严峻,面临的是行业的更替,找不到增长点,直接会被淘汰出局,一如Nokia的出现,直接淘汰了Moto;Apple的出现,直接淘汰了Nokia。

作为程序员,你可能掌握了ASP,PB,PHP,SQL SERVER,Android,iOS等等,到了当下你会发现,有些已经几乎淘汰不再使用如PB,有些则市场狭窄如ASP,几乎无法立足,而有些已然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应用如PHP,大数据、机器学习才是趋势,如果我们不能为未来作铺垫而去学习的话,被取代出局是必然的,加上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的下滑,新生代的崛起,被拍在沙滩中只是朝夕的事。

第二语言、第二技能、第二职业等等都可以看做是职业成长的第二曲线,第三曲线。至于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之间,第二曲线与第三曲线之间并不是连续的,认知的局限性,会产生瓶颈,有些人的瓶颈能跨过去,有些则不可以,这在现实中可以看到年龄与技能匹配,或者转型失败,或者在行业间游走无法专注某一领域等等。

刘润老师曾讲:你的天花板,有可能只是别人的地板。这是现实,也是需要破局的关键。第二曲线的趋势也有可能是下滑态势,努力不够、冲劲不足、信心不满、方向不对等等,往往不能实现第二曲线的增长,这也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困惑的地方,解惑相信尚需时日。

第一性原理,按我个人理解,通俗讲可以叫:初心。我们也经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初心,并为之付诸努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才可能离目标更近。繁杂的事务,满眼的诱惑难免会让人、让公司偏离既有的轨道,导致力量不集中,无法达成始终。就像不为大多数人的知后半句说的: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_随笔_02

认知的的局限,总会导致对一些事物产生偏见,这种偏见具有自大、无知等劣根性。我对微软的印象依旧停留在PC时代,但其云业务的体量已然达到三足鼎立之势。第一原理也好,第二曲线也好,非连续也好,我个人认为都会囿于企业掌舵人或个人自身的认知层次、格局视野,从根本上讲还是认知的比拼。湖畔大学、混沌大学、得到、樊登读书、各种MBA班等等诸如此类,所能反映出来的都是一种心智的升级,心胸格局的扩大才能装的下多种矛盾的思想,但却不妨碍日常生活工作。

学费、智商税是不可避免的,交后才能长记性受启发,只有不断提高SB速率,才能成长的更快。

 

 

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_随笔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