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这三层的划分遵循了**“功能分离”**和“层次化”的设计原则,就像公司的组织结构一样:

  • 接入层 (Access Layer):普通员工层。负责连接最终用户(电脑、手机、打印机、摄像头等)。
  • 汇聚层 (Aggregation / Distribution Layer):部门经理层。负责汇聚接入层的流量,并实施策略(如访问控制、路由策略)。
  • 核心层 (Core Layer):公司高管层。负责高速转发数据,作为整个网络的骨干。

三层网络结构接入、汇聚、核心交换层,应该怎么划分才对?_数据中心

1. 接入层 (Access Layer)

这是最靠近用户终端的一层,是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点。

  • 核心功能
  • 终端接入:为用户设备提供网络接入端口(有线或无线)。
  • 用户隔离:传统上,接入交换机端口之间不直接通信,所有数据包都发往汇聚层,保证了基础安全。现代网络也可通过配置实现受限的本地通信。
  • VLAN 初步划分:根据端口或用户身份(如802.1X认证)将用户划分到不同的VLAN,实现初步的广播域隔离。
  • 安全准入:实施如802.1X、MAC认证等,确保只有授权设备可以入网。
  • PoE供电:为无线AP、IP电话、摄像头等设备提供以太网供电(PoE)。
  • 设备特点
  • 高端口密度:通常是盒式交换机,拥有24或48个下行百兆/千兆电口。
  • 上行端口:配备少量(通常2-4个)万兆光口,用于连接汇聚层交换机。
  • 策略执行者:主要执行由汇聚层统一下发的策略(如ACL、QoS)。
  • 部署建议
  • 部署在每个楼层的弱电间或配线间。
  • 一个接入交换机通常连接一个物理区域(如一个办公室、一个会议室)的用户。

三层网络结构接入、汇聚、核心交换层,应该怎么划分才对?_数据_02

2. 汇聚层 (Aggregation / Distribution Layer)

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层,是策略实施和网络管理的核心。

  • 核心功能
  • 流量汇聚:汇聚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流量。
  • 策略实施
  • 路由决策:在VLAN间进行路由(Inter-VLAN Routing),这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 访问控制: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实施安全策略,控制不同部门(VLAN)之间的访问权限。
  • 服务质量 (QoS):对流量进行标记、整形和调度,优先保证语音、视频等关键业务。
  • 冗余和高可用性:通常采用双机冗余(如堆叠或M-LAG技术)上联到核心层,下联到接入层,提供链路冗余,避免单点故障。
  • 区域边界:通常是一个子网(广播域)或一个路由域的边界。
  • 设备特点
  • 高性能:需要较强的三层路由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 高可靠性:支持冗余电源、冗余引擎等。
  • 多端口类型:拥有大量高速光口(万兆及以上),下联接入层,上联核心层。
  • 部署建议
  • 通常部署在楼宇的核心机房或数据中心的汇聚机房。
  • 一台汇聚交换机可以汇聚一栋楼或一个物理区域的多台接入交换机。

三层网络结构接入、汇聚、核心交换层,应该怎么划分才对?_数据中心_03

3. 核心层 (Core Layer)

这是网络的骨干和心脏,唯一的目标就是高速、可靠地转发数据。

  • 核心功能
  • 高速数据交换: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在不同汇聚层交换机之间、网络出口之间、数据中心之间转发数据包。
  • 高可用性和冗余:设计上必须杜绝单点故障,通常采用全网状或部分网状链接,使用如OSPF、BGP等动态路由协议实现快速故障收敛。
  • 连接关键资源:连接企业数据中心、互联网出口、广域网(WAN)出口等。
  • 设备特点
  • 极高吞吐量:拥有极高的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PPS),通常是机框式交换机。
  • 高端口密度和速度:提供大量高速端口(如40G, 100G, 400G)。
  • 高可靠性:所有关键部件(引擎、电源、风扇)都支持热插拔和冗余。
  • 功能简化核心层不应实施复杂的策略(如ACL、QoS标记),因为这些操作会降低转发速度。策略应在汇聚层实施。
  • 部署建议
  • 部署在企业总部的主数据中心或核心机房。
  • 核心层设备数量不宜过多,通常是2-4台高端核心交换机,相互之间高速互联。

如何正确划分?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一个大学校园网:

  1. 接入层
  • 教学楼A的每个教室部署一台接入交换机,连接老师和学生的电脑、投影仪。
  • 宿舍楼的每个楼层部署一台接入交换机,连接学生的电脑和手机。
  • 这些交换机都配置了VLAN,比如教学VLAN(10)、宿舍VLAN(20)。
  1. 汇聚层
  • 教学楼A的机房部署一台汇聚交换机,汇聚本楼所有教室的接入交换机。
  • 宿舍区的中心机房部署一台汇聚交换机,汇聚所有宿舍楼的接入交换机。
  • 在汇聚交换机上配置:
  • Inter-VLAN Routing:让VLAN 10和VLAN 20能够通信。
  • ACL:设置策略,比如宿舍VLAN(20)不能访问教学服务器的某些敏感端口,但可以访问图书馆资源。
  1. 核心层
  • 校园网络中心部署两台核心交换机(做冗余)。
  • 教学楼汇聚交换机、宿舍汇聚交换机、图书馆数据中心、互联网出口网关全部双链路上联到这两台核心交换机。
  • 核心层只负责在这些关键节点之间高速转发数据,不做任何访问限制。

三层网络结构接入、汇聚、核心交换层,应该怎么划分才对?_链路_04

总结与关键原则

特性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核心功能

用户接入

策略实施、流量汇聚

高速转发

关键技术

VLAN, PoE, 802.1X

三层路由, ACL, QoS

高速路由, 冗余

性能要求

端口密度

处理能力

超高吞吐量、低延迟

可靠性

一般

高(冗余)

极高(全冗余)

部署位置

楼层配线间

楼宇/区域机房

中心机房

最重要的划分原则:

  1. 功能分离:各层各司其职,不要混用。尤其避免在核心层做复杂策略。
  2. 冗余设计:从汇聚层开始,就必须考虑设备和链路冗余,核心层必须全冗余。
  3. 收敛比:规划接入层到汇聚层、汇聚层到核心层的流量收敛比(例如4:1),避免上行链路成为瓶颈。
  4. 模块化:分层设计使网络易于扩展和维护。新增一栋楼,只需增加接入和汇聚设备,然后连接到核心层即可,不影响现有网络。

对于中小型网络,为了节约成本和简化管理,常常采用“核心-接入”两层扁平化结构,将汇聚层和核心层的功能合并到一台高性能的核心交换机上。但这种设计在规模扩大后会在扩展性和策略管理上遇到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