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
   /           \
R1--R2--R3
如上所示:这里讨论R1到R3的路由选择
R1-R2-R3路径   在这里AD为R1从R2学到的R2到R3的metric                 设为AD1
                         FD为R1到R3的metric=R1到R2的metric+AD1            设为FD1

R1-R4-R3路径    AD为R1从R4学到的R4到R3的metric                         设为AD2
                          FD为R1到R3的metric=R1到R4的metric+AD2          设为FD2

我们假设R1-R4-R3为最终出现在路由表中的项,即FD2<FD1
FD2即为最好的路由,即可行距离FS。

再选次好路由,只有另一条路R1-R2-R3     比较AD1和FD2
假如AD1>或者=FD2      这里,R1就有理由认为R2是先经过它然后到R3,因为R2到R3比R1到R3 metric大,为了防止出现路由环路,此路由不会被使用,不能成为继任者。

假如AD1<FD2     则对R1来说肯定不会出现环路,所以此路径被认定为次好的,FD1将成为继任者。


================================================
在构建大型网络时,尤其是全Cisco的设备的时候,我们更加喜欢使用EIGRP而胜过OSPF。
      这是因为好多EIGRP中的Features在OSPF里面我们无法实现,比如:EIGRP是唯一一个支持非等值负载均衡技术的路由协议,或者说我们更加 乐意去用Cisco的设备去搭配Cisco的Protocol。
      那么,是什么决定着EIGRP在转发数据包的时候的路径规则呢?这就需要用到FD、AD,后继和可行后继的关系了。
      所谓AD,即:
      下一跳节点到目标网络之间的大家开销,这个大家比较好理解,就是以目前你所站的路由器开始算,下一跳与目标网络之间的cost。
      FD=从本地路由器开始算起到目标网络之间的cost,这样换算下来,FD=下一跳路由器的AD+本地路由器到下一跳路由器之间的cost。这点对于初学 者来说是一个不好理解的地方,不过没关系,画个TOP,然后慢慢看看就会明白的。
      那么由此可以得出,最佳路径=最小开销=最小开销的FD
      后继=现在EIGRP所用的最佳的路径,那么为什么说EIGRP的汇聚速度是很快的呢?那就是,当EIGRP在计算路径的时候会一次性的计算2条路径,一 条最佳的称作后继,那么另外一条backup路径,称为FS,即:可行后继,EIGRP会同时算出这两条路径,一个现在用,一个留着以后备用,所以 EIGRP的汇聚速度是非常快的。
      那么,是不是任何的路径都可以成为FS呢?其实不是的,成为FS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FS的AD必须要小于后继的FD)
      所以,在构建EIGRP网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有,FD,后继,可行后继(当然,是在大型冗余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