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t 中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一、由来

为什么会有这个模型,首先要从网络说起,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里我就简单地说明一下,比如,两台计算机要在网络中互传文件,那么在这两台计算机之间就必须要有一条传送数据的通路(比如光纤、双绞线,以太网等)。但是这样还不够,还有以下工作要做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activate)。所谓激活就是发出一些信号,保证要传送的计算机数据能在这条通路上正确发送和接收。(快递哥从A送包裹到B,首先要保证A到B要有一条可以到达的路吧)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数据的计算机。(快递哥要知道B的地点吧,不小心送给了C就不好了啦)

3)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查明对方计算机是否已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要确定B在家哦)

4)发起通信的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必须弄清楚,在对方计算机中的文件管理程序是已经做好接收文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工作。(B要在家做好拿快递的准备并且确定他家有空闲的地方可以放这个快递)

5)若计算机的文件格式不兼容,则至少其中的一台计算机应完成格式转换功能。(包裹的包装方式B要知道怎么拆,如果不知道A要用B懂的方法来包装,或者B转换成自己懂的方式、、这个比喻不太好,能理解就好)

6)对出现的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如数据传送错误、重复或者丢失,网络中的某个节点交换机出现故障灯,应当有可靠的的措施保证对方计算机最终能够接收到正确的文件。(包裹出现问题,快递公司要负责吧)

所以说,两台计算机要进行通信,是有很多问题要统一协调的。其实这些都可以放在一个模块中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小问题,那么就要改整个模块了,编过程序的人都懂吧,所以就提出了分层的方法。

那么问题来,如果你家公司自己搞一套模型体系,我公司也来一套,这个问题大家都懂的吧,搞垄断是挺好的,但是我公司的生产的电脑很可能就和你公司的无法沟通了。。然后blabl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就提出了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OSI了。“开放”就是指非垄断啦,这就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了,但是由于OSI的正式出现得太晚了,当时网络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很多公司使用的都不是OSI标准而是TCP/IP 标准(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能够占领市场的就是标准)。好吧故事就讲到这里了,TCP/IP以后再说吧,OSI的由来大概都懂了吧。

二、各层概述

OSI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应用层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服务
解密与加密,图像解码与编码,常见的有URL加密、口令加密等
会话层建立端连接并提供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断点续传等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建立连接,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TCP、UDP、SPX
网络层
为数据在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并分组转发数据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路由器、多层交换机、防火墙、IP
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物理地址寻址、重发等;网卡,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物理层为数据段设备提供原始比特流的传输通络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中继器、集线器HUB、网线等。

三、运作

还是A计算机与B计算机的通信

如果A发送数据给B,数据在A中是从上到下打包的,打包后的数据是越来越大的,因为每经过一层都加上这一层的标识。当B收到这个数据是从底层到高层一层一层解压的,这是一个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