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我做过几年企业信息化运营,那个时候对于IT服务提供商来说,产品很好卖,市场处于探索期,客户决定买或者不买这个产品,完全取决于销售人员的一番说辞,这些渴望赚钱的年轻人,用精心编造的一些销售“语言”,让客户想当然的买到了期望值并没有那么大的产品。这个行业就在催眠和自我催眠中,逐渐混乱,又逐渐调整,作为IT行业不可或缺的Customer Service,在其中起到了推动行业运行的巨大作用,这个介于销售和开发之间,介于专业和非专业之间的特殊服务岗位,以专业和不带功利性的服务,弥补着客户心理的落差,挽回着行业的尊严。很多顾客,骂着企业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再后来,又接触到了传媒行业,一个刚刚接受了风投的创业型公司,公司理念、价值观还有人员构成,如一个刚刚涉世的大学生,自恋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前台儿子般拿一单,后台“以一当十”孙子般满足客户提出来的几乎所有要求。完后传来的是客户与前台暧昧的新闻,这是典型的为他人做了嫁衣。

再后来,投身到了美容行业,这次是以主家的姿态,从事了第三份服务性行业。一家是香港上市公司,一家是英国BV基金风投,一家是属于自己的小本生意,公司的文化,产品,客户的类别,可以说是差别很大,有世界500强的客户,有私人老板,再到百家姓,但是,真正能长久吸引客户的,不是什么新技术、新体验,绚丽多姿的东西,而是尊重他们的价值体验,从每一个细节中透露出来的人性的关怀,透露出来的经营智慧和企业文化。

现在商业在快节奏的竞争中,也许走的太过的着急,我们雇佣了一批深喑此道的高手发展企业,但是却在客户的体验和需求上研究不多,投入太少。粉饰门面和铺天广告或许可以让客户有一丝心理面的安全感,但是感情体验也是他们认可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大企业客户开发的多,流失的更多,开发成本远远大于维护成本。温情的做生意,是一种商业思维,以平和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商业决策,每一步都会收获感动,感动客户,感动自己,由此而来的是那份商业的自信和意想不到的客户回报。同质化的今天,拼创新,可以开拓发展,以温情的思维做商业,可以收获核心竞争力,守住企业发展的成果。

说到这,腾讯入股京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互联网其实没有太大的创新,但是两个生态圈的融合,就给了移动端客户和电商端客户一种新的体验,可能腾讯还是腾讯,京东还是京东,但是在电商领域并不成功的腾讯上,体验成功电商京东的购物感觉和信赖度,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给了客户一种选择,也许在电商争夺如火如荼的今天,也不透漏着一丝微微的温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