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i 的使用

应注意在查看超大文件时,不能使用 vi;因为 vi 会将文件整体载入内存,打开大文件就会很容易造成服务器内存耗尽、IO 占用率飙升。 在这种场景下,推荐使用  less 命令
 

2.  慎用 rm

日常操作中,应谨慎使用  rm,尤其是  -rf 参数。对于不需要的文件应先  mv 到其他位置保留一段时间,待磁盘空间占用率较高需要清理文件时再进行清理。 
rm   -rf表示删除文件,而且可以删除非空目录。-rf参数表示递归强制删除
 

3.  替换文件使用 mv 而不是 cp

替换文件时,应先备份原有文件,再使用  mv 操作将文件覆盖。对于正在使用该文件的进程来讲, mv 操作不会在本次使用周期内被感知到,只有重新打开文件时才会生效;而 cp 则不然。使用  cp 覆盖文件,特别是覆盖动态链接库,很容易导致一些进程 coredump
 

4.  编写重要命令时前面加符号#

编写重要 / 批量命令时,应在命令开头处先输入符号  #(#在 shell 中为注释符);确认无误后再去掉  #,避免误按 回车键导致不完整命令执行造成破坏。
 

5.  确保操作所依赖条件成立

对于依赖前面执行结果的操作来讲,可以使用  && 来连接各条命令,确保前面执行都成功后才进行后面操作,避免前一步执行失败仍继续下一步造成破坏。

6.  使用 rsync 而不是 scp

拷贝大量文件时, scp 无法查看具体进度,并且一但中断就要从头再来。相比之下, rsync 功能则更为强大一些,支持增量传输,还可随时查看进度。

 

7.  网络操作注意限速

对于  rsync 或  wget 等网络操作,应注意限速,避免耗尽带宽而影响正常服务的通信。
 

8.  操作前设计好回滚方案

操作结果不符合预期时,需要将之前的操作回滚。应提前设计好回滚方案,避免到时候手忙脚乱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时未注意备份文件和数据导致回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