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七年回顾。

1. 跑步经历

我是2012年8月从北京回到福州工作的。刚到福州没多久,就和同事龚千万约好去公司旁边的公园跑步。当时的出发点很简单,因为马上快要当爹了,就是为了能有个能抗住半夜起来泡奶的好身体,同时也是为了持续改善神经衰弱的毛病。为了跑步大业,我还特地去买了一双跑鞋,好像是安踏还是阿迪之类的,反正是很不专业的那种,穿着并不是很舒服。刚开始起步,我跑个一公里都有点困难,经过一两个月的练习,慢慢能跑到三公里左右了。也慢慢发展了几位一起跑步健身的同事。就这么没什么系统性的跑了一阵后,正好同事和勇同学从北京也来到福州工作,他带着我们几个人更加科学的跑,我也跟着买了个佳明620运动手表,跑步的水平也得到慢慢提升。第一次参加马拉松(半程)有点机缘巧合,当时正好赶上武夷山马拉松报名快截止了,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太敢报名,最后还是咬咬牙报名了,心想也跑步有阵子了,试着参加一次看看成绩如何。几个小伙伴一起报名,最后跑下来成绩也都还算符合预期。此后,就陆陆续续参加几场省内的马拉松,有宁德霞浦的三沙山地马拉松,三明泰宁大金湖马拉松,厦门马拉松,以及福州本地的赛事,还有一次凑巧去台北,也顺便跑了一场,这时候还都只是敢报半程的,还跑过一次15公里的越野马拉松,那个时期刚接触马拉松,还挺热衷参加的,也正是国内马拉松赛事刚刚兴起的时候。跑步七年之痒_跑步七年回顾

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是2016年在厦门,当时检录还没有很严格,我用了别人的名额去跑的(此处特别强调,不要顶替别人名额去跑马,容易出事,且要背锅),那次成绩也还算理想。此后也参加过武夷山、北京的全马,但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时间进入2018年,我开始重视提高腰背腿的核心力量训练(使得在长距离跑步后期还能有体力),同时可以提高步频并调低步幅(有点小步快跑的意思,可以降低触底时长,减少能量消耗)。此后成绩开始逐步提升了。再到2019下半年,实现2个小时内的半马成绩小突破。再到2020年初的厦门马拉松,实现了4小时17分的PB成绩,进步还是挺明显的。

特别提一下2020年的厦马,我在前面的38公里,除了稍微停顿补给外,几乎都在跑动,没有什么特别的疲劳和不适感(特别备了髌骨带也都还没用上)。在38-41公里期间,差不多是跑800米就改快走几步的节奏,到了最后1.5公里时,看到430的兔子(此兔子至少比我早出发10分钟)追上来了,就又咬着牙持续跑完没再改快走,直到终点。

2. 关于跑步损伤

事实上,我在几年的跑步生涯中也是有受过伤的。说几次比较严重的。第一次是参加厦门半马,人太多了,跑不开,于是左冲右突式前进,最后造成右脚踝受伤,大概休息了半年才好。第二次是抱娃时用力过猛,腰扭伤了,趴在床上一整天,再贴虎皮膏药以及撒隆巴斯之类的,两三天后才基本恢复。第三次是跳绳导致膝盖受伤,可能是因为没热身到位,或者跳绳的姿势不对,也休了快两个月才恢复。幸好都不是什么太严重的伤痛,没影响到跑步。在这里要给各位认真的建议,如果遇到运动损伤,一定要确认休息到位了,才能继续运动,当然最好是去找专业的医生检查下更放心。

3. 关于跑步配套

关注公众号「老叶茶馆」(imysql_wx),发送 “跑步装备” 四个字到后台,即可得到推送,我这里不多赘述。

4. 关于马拉松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跑完马拉松,可能整个人都快虚脱了,要死要活的有什么意思呢。就说说我个人的体验吧。

上面提到了,一开始跑步是为了有健康的体魄,第一次参加半马是为了检验跑步成果。后来的几次参赛,则是对一种新事物刚迷上时的热衷心态。到最近几次参赛,则是为了磨练意志力了。试想下,那么艰难(当然对有些人来说是小菜一碟)的全马都能咬牙跑完,还有什么事是做不来的呢。我现在工作的MacBook Pro就是完成第一场全马得到的自我奖励。

人生亦是一场马拉松,没挂之前,都得努力奔跑,一停下就会被身后的人超越,甚至被迫登上收容车。

跑步七年之痒_跑步七年回顾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