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浪潮之巅》-第一版-16.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_科技公司


1.一个科技公司的成功从根本上讲要看它是否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潮流,要看它的运营等自身的因素。但是,华尔街对它的影响也是难以低估的。当一个科技公司从开始准备上市时,投资者对它的影响就从风投基金过渡给华尔街了。


2.风投公司要收回投资,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早期员工要得到创业的回报,只有两条路可走:

  • 第一是被收购,比如 YouTube 被 Google 收购,Skype 被 Ebay 收购。这种做法来钱快,操作简单,但是收益相对低一些,走这条路的公司常常是有很好的技术,或者很多用户,但是自己难以盈利的,YouTube 和 Skype 都属于这一种。

  • 第二是将自己的一部分股票到交易市场上公开出售(Initial Public Offer,简称 IPO),俗称上市。多数能够很好盈利的公司基本上都走了这条路,因为公开×××不仅可以让投资人收回回报,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筹措资金。


科技公司的经营业务是科技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证券,所以它不能自己到证券交易所去兜售自己的股票,一定要把这件事交给一个承包商,比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公司来进行。承包商以上市价格从被承包的公司收购一定数量的股票,并且以同样的价格分配给它们的客户。承包商从上市中可以得到两笔收入,第一是佣金,通常是包销股票总金额,即融资额的百分之七,第二是今后以上市价继续购买该公司一定股份的权利(大致等同于期权)。当然,这第二笔钱只有当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才有意义。


上市过程:

百度举例,在上市前,百度需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承包商。百度需要和多家承包商洽谈,找到一个自己中意的。而在谈判中,关键要谈清楚三件事

  • 第一,在上市的一瞬间百度总的市值值多少钱

        成功案例:

        由于在此以前百度是私有的公司,它的股票没有在市场上交易过,因此,没有人知道这个公司到底该值多少钱。百度当然希望把自己作价越高越好,而承包商则希望作价适中。作价太高,它们一来无法保证百度的股票全部被认购,而且它们大量的以上市价核算的百度股票期权获利甚微。作价太低,它们将拿不到什么佣金。佣金是承包商旱涝保收的钱,而它们得到的期权却未必能够最终变成利润

        是否替百度作价高的公司就一定好呢?这并不一定,因为承包商的影响力对上市的成功至关重要。百度选择高盛和苏黎世信贷的最大好处是,这两家投资银行不仅没有散户,连小的机构都没有。这样,就不可能有任何散户和小的机构可以按上市价拿到百度的股票,所以中小投资者要想购买百度的股票,只能从高盛和苏黎世信贷的大客户手上买。而众所周知,大客户一般比小客户更倾向于长期投资而不是短线炒股套利。因此百度上市后,市场上几乎不可能有股票流通,在相当长时间里,股价肯定看涨。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规定,公司内部的股票必须在 180 天后才能到市场上交易(相当于中国的大小非解禁)。凡是做过股票的人都有这个经验,一旦公司内部股票解禁,股价都会暴跌,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不管上市公司在上市的头几个月股票被炒得多高,等到创始人和员工可以卖时就贬得一钱不值了。百度找高盛和苏黎世信贷上市,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因为在前 180 天里,市场上几乎没有可流通的股票,广大的散户都得等到 180 天后,才能从创始人、投资者和员工手里大量购入。相反,如果百度找到美林等二流的承包商,虽然作价可以高一点,佣金可以低一点,但是由于美林等公司客户常常是众多的散户,这些散户稍微有利可图就会抛售百度的股票,因此对于对于稳定百度的股价反而不利。等到 180 天后李彦宏等人被允许×××时,股价已经大跳水了。

        

        失败案例:

        中石油在香港的上市堪称败笔。首先它作为全球最大的融资行动,却选择了一家二流的承包商瑞士联合银行和不入流的中信。瑞士联合银行虽然是瑞士最大的商业银行,但是其投资银行的水准却比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相差甚多,甚至不如它的同胞公司苏黎世信贷。这两家承包商为中石油作出了天价的融资股价,以至于长期持有它的巴菲特马上套现。两家的客户中有很多中小投资者(包括机构),当他们幸运地分得一些中石油的股票后,在上市的当天就抛售给了更小的散户。虽然中石油在上市的当天创下世界股值最高的公司的记录,但是不到半年就跌破了发行价。等到中石油自己手上的股票解禁时,已经卖不出多少钱了。


  • 第二,上市公司融资多少

        一般来讲,当确定了一个即将上市的公司的基本价值后,那么要上市公司就需要和承包商协商融资的额度。

        一般来讲,只要能卖出去,承包商倾向于多融资,这样它可以多拿佣金,而且可以打压上市价。而对于想上市的公司来讲,融资太多会过度稀释股权,使得公司的总市值变小,融资不足则无法保证今后发展的资金。

        融资过多和过少都是有危害的。过度的融资不仅导致原有股东的利益被压缩,而且由于在短时间里流入市场的股票太多,股价很难稳定。融资过少的危害也很明显,很多公司就是因为融资不足而在经济进入低谷时无资金摆脱困境而关门。

        一般来讲,融资的比例应当是公司市值的 10% 到 25%。


  • 第三,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确定后,还剩的是一些细节问题了,主要是百度付给承包商的佣金和今后的期权。一般来讲,著名的承包商要的条件也高。一个科技公司不仅要找一个能在这三个方面给予自己最有利条件的承包商,还要找好上市的时机



3.承包上市只是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对科技公司影响的开始。在上市以后,如果一个科技公司得到了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基金经理们的亲睐,它的发展无疑会顺利得多,反之则艰难得多。

  • 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对科技公司最大的支持就是直接购入该公司的股票,反之大量抛售其股票,做空,导致股价暴跌

  • 华尔街公司对科技公司的追捧还可以通过提高对科技公司的评级等不需成本的手段进行,受其青睐的就会在评级上给予好评,否则就会列入降低评级,导致市场跟风抛售其股票


4.那么一个上市的科技公司只要盈利,是否就可以忽视华尔街对自己股票的打压而专注于自己的长期发展呢?事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要想不受华尔街的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上市


5.华尔街除了从科技公司上市和炒作科技公司股票上挣钱外,它们另一大赚钱的手段就是公司的并购和拆分。当两个公司合并或者一个收购另一个时,需要把两个公司的股票合并成一种。和上市一样,这件事不能由科技公司自己完成,而需要由投资银行做承包商代理完成。当然,投资公司可以获得可观的佣金,甚至合并后的新公司的期权。拆分也是如此,每拆掉一个公司,就会将其中的一些部门要么上市,要么和其它公司合并。投资银行也会坐收佣金。因此,华尔街希望科技公司之间经常地并购和拆分。在 AT&T、惠普以及后来朗讯的拆分事件中,还有惠普和康柏的并购中,华尔街都赚足了钞票。


6.华尔街也不是一味鼓励科技公司三天两头地兼并和拆分,它们要根据自己最大的利益来做决定。由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在已经上市多年的科技公司中占很大的股权和投票权,它们有能力决定一次收购和拆分是否进行


7.每一家科技公司的背后常常隐藏着一些华尔街的庄家。公司的并购要由投资银行帮助进行。而实施并购方案的投资银行,常常就是这些公司的庄家。因此,在这种并购案中,成与不成,如果能成时和谁并购不和谁并购,有时是背后庄家的角力的结果,关键在于怎样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8.事实上,在美国一个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它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替公司管账,而是和华尔街沟通。他应该能用财务的语言,将他的公司的长远规划向华尔街讲清楚并树立华尔街对他的公司的信心。华尔街既可以是科技公司的吹鼓手,也可以是杀手,完全取决于公司是否符合其利益最大化的预期。


ps:阅读总结自吴军博士所著《浪潮之巅》第一版,第十六篇: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bitnote 天天都有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