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SAR_TPS_SoftwareComponentTemplate58_运行实体与参数访问
Grey
全部学习汇总: https:///GreyZhang/hack_autosar
AUTOSAR_TPS_SoftwareComponentTemplate58_运行实体与参数访问
摘录与批注



- 首先需要给自己提一个醒,这里的发送不仅仅是只诸如CAN之类的通信。
- 针对发送可以有一个发送完成的确认事件。
- 针对发送的超时,可以有一个发送超时的提醒。
- 这种确认的机制最初我是在通信协议栈里面看到的,现在看这种功能到了应用软件级别依然是存在的。

- 与发送类似,数据的写入也有完成接口的选择。

数据接收错误:
- 大概的原则是COM来做检测,RTE则可以有一个提示接口。
- 可能1: COM检查到了超时,然后通知RTE超时错误。
- 可能2: COM检测到了数据无效,则向RTE报告数据无效。


- 这里主要讲解的点有两个,第一个是操作的调用,第二个是同步以及异步的调用。其中,后者会涉及到较多的方面以及概念。
- 同步相对来说简单,异步的实现需要RTE的支持。主要是需要RTE提供诸如“操作已经完成”这样的通知功能。


- 这部分其实没有太多嵌入式设计相关的概念解释,主要还是针对工具设计的。从内容描述看,其实这里有一点设计上抽象的意思,谁拥有一个触发点谁就可以去执行触发动作。


- 运行实体的触发是通过事件原来来实现的。

这部分主要是运行实体与参数访问:
- 标定量的实现有多种方式;
- 多运行实体之间的参数共享,涉及到端口的使用。


实例化数据定义属性
- 数据定义在工具之中其实遵循一个递归迭代的原则,因此可能会有各种属性上的覆盖或者变化。
- 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用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这部分主要的内容是运行实体与模式之间的通信
- 情况1: 请求模式与普通的数据没啥区别,数据收发之后根据数据内容进行相关的处理,不一定有实际的模式切换。
- 情况2: 一个运行实体发送请求,其他的一个或者多个运行实体通过RTE的事件来响应。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特殊的RTE API。
小结
这一次,看了一般参数的访问以及多运行实体的共享。此外,看了运行实体相关的通信方式实现。到此,加上前面的信息,整个数据访问以及运行实体的模板部分的内容到此基本梳理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