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记录一下Bochs的使用过程,我印象中之前用过,也曾经成功运行起来了。但是,时间间隔的有点久了现在一点印象都没了。
我在看的是《Linux内核完全剖析》这本书,下载了里面给出的一些文件包。解压之后的文件:

安装文件等,自然还是知道是干什么的。MAP文件,其实也还算是熟悉,其他的倒不是很熟悉了。按照书中的介绍,运行应该只需要双击bxrc文件即可。接下来,我运行一下fd标识的这个文件:

看起来是报错了,没有成功,接下来再试试另一个hd的文件:

也是类似,既然这样,还是回到第一个看看究竟是哪里出错了。网络查找了一下,类似的问题似乎不少。屏蔽掉设置是一种手段,不过我想做一个更加一致性的测试,改掉Bochs的版本。因为,现在我安装的其实是最新版本。切换回上面目录的版本之后,的确是有改进的。

至少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模拟配置环境还是可以工作的。按照提示,接下来我直接继续,也就是按一个非回车键:

提示需要插入一个root镜像,而这个我在那一堆文件中看到了。如此,尝试插入那个FD版本的测试一下。凭感觉找了下,应该是点击这里:

而测试之后,FD的失败了,但是HD的倒是运行成功了。

这就是最原始的Linux的味道吧!

直接root登录,这个版本的Linux暂时还不需要密码!上面的字符提示真是够调皮可爱的,居然绘制出来了一个人脑袋说话的样子!

ls是系统级别的命令,在这个系统运行下也是奏效的。这个功能出现的看起来是真早,而这个系统只有1万行代码左右!

连同详细信息的输出都是支持的!有趣!这样,确实是能够有一点预感,接下来我或许真就可以走进OS的殿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