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集群安装

环境:centos7.4

IP地址:192.168.215.129

软件:zookeeper-3.4.12

配置文件详解

ZooKeeper安装好之后,在安装目录的conf文件夹下可以找到一个名为“zoo_sample.cfg”的文件,是ZooKeeper配置文件的模板。 ZooKeeper启动时,会默认加载“conf/zoo.cfg”作为配置文件,所以需要将“zoo_sample.cfg”复制一份,命名为“zoo.cfg”,然后根据需要设定里面的配置项。 配置项很简单,说明如下: tickTime=2000 这个时间是作为 ZooKeeper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单位为毫秒。 initLimit=10 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 Leader接受Follower 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当已经超过 10 个心跳的时间(也就是 tickTime)长度后 Leader还没有收到Follower的返回信息,那么表明这个Follower连接失败。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 秒。 syncLimit=5 这个配置项标识 Leader 与 Follower 之间发送消息,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tickTime 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52000=10 秒。 dataDir=/tmp/zookeeper 顾名思义就是 ZooKeeper保存数据的目录,用于存放内存数据库快照的文件夹,同时用于集群的myid文件也存在这个文件夹里。默认情况下,ZooKeeper 将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注意:一个配置文件只能包含一个dataDir字样,即使它被注释掉了。 clientPort=2181 这个端口就是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服务器的端口,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maxClientCnxns=60 最大的客户端连接数,默认为60. autopurge.snapRetainCount=3 autopurge.purgeInterval=1 客户端在与ZooKeeper交互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日志,而且ZooKeeper也会将内存中的数据作为snapshot保存下来,这些数据是不会被自动删除的,这样磁盘中这样的数据就会越来越多。不过可以通过这两个参数来设置,让zookeeper自动删除数据。autopurge.purgeInterval就是设置多少小时清理一次。而autopurge.snapRetainCount是设置保留多少个snapshot,之前的则删除。 server.A=B:C:D: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 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1、下载zookeeper软件包

ZooKeeper官网上链接:[http://zookeeper.apache.org/]下载软件包。

2、下载之后上传到/srv目录或者其他目录下面。

3、解压移动,如下图所示:

4、创建data和log目录

mkdir -p /usr/local/zookeeper/zookeeperdata/{1,2,3}

mkdir -p /usr/local/zookeeper/zookeeperlogs/{1,2,3}

5、在个data目录下创建文件myid,zookeeper根据myid里面的值判断是哪个server。

6、修改配置文件

7、启动

8、查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