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挑战赛第一轮前50的作品公布出来了,除了有4个暂时希望保密,其他46的介绍都已放出。虽然我大大的名落孙山之后,但不妨碍翻看这些作品,尝试思考一些手机应用的问题,尽情期盼下明天。这些作品,是由上百位领域专家,经过一套还算复杂的流程评选出来的。我想,从中不仅仅可以看到Android的发展方向,也可以看到手机应用的一个发展趋势。如果你想在Android这块地盘上分一碗羹,或者,期望在手机应用领域有所建树,也许,你应该去看看这些作品。于是,管中窥豹了一圈,准备扯一点,但我未做过正二八经的手机开发,对手机应用的见识十分浅薄,期待讨论,严重的。

所谓手机
如果你还只是把手机看成打电话发短信的家伙,那么手机应用早不需要研究了。手机应用不但超越了打电话发短信如此本质的应用,并且已经翻过了拍照,听歌,玩单机游戏的境界,开始向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发展。这次获奖的作品中,基本所有的程序或多或少都和网络拉上了关系。。。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看。首先是手机硬件和无线网络越来越强大,而这正好能和用户用来用强的信息处理需求相匹配。网络的使用能满足膨胀的信息需求,它像一个永不熄灭的活火山永远孜孜不倦的喷涌着各式各样的全新信息。网络也架设了一条更强大的人与人沟通的跨海大桥,传统的短信服务在其面前,只能算是一根过小溪的独木桥。。。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网络的使用,也为更好的商业模式铺平了道路。虽然,与单机相比,手机上有稍微方便的付费方式(通过运营商...),但是,杯水车薪,解不了众人之渴。Google在web上做了一个活体的吸金机标本,移植过来,是自然而然的想法。。。

手机的优势
如果有一天,正如Google所期盼那样,手机真的可以随时在线了。下一个问题就应该是,手机的优势在哪?电脑与之相比,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网速快,屏幕大等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显而易见的,是手机具有便携性(并开着机...),24小时随身相伴性及时性,等。在这次大赛中,优秀的获奖作品,很多,都充分的挖掘了这些优势。。。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Android为手机带来的一些东西。随时在线的基础,一定的硬件门槛Google MapGoogle XMPP的引入,无疑都为很多很酷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即时处理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中意的商品,你会怎么办?如果你觉得价格偏高?如果你不确定内容是否喜欢?如果...?AndroidScan和goCart 这两个作品为你带来了新的模式。你通过相机拍下商品的条形码,软件会自动识别,并从网上为你找来商品详细的图文介绍,甚至还有一小段介绍视频、音频之类的;同时,还能够为你提供此商品在其他地方的售价,配上Google Map,它甚至能够告诉你你附近哪家店卖的比这家便宜。。。
这样的快捷模式,放在家里的电脑不能给你,拍回家给LP参考的照片也不能给你,只有手机能够及时的处理这样的信息,为你提供全新的体验。这不是为谁做广告,只是我觉得很cool,稍有点激动。用到这个特点的还有很多,比如Jigsaw可以快速的整理黑板上的数据(当然还是需要拍照片...)将它发给朋友,PicSay可以让你拍下照片填上一两句话,立刻上传到网络上或者与朋友分享。这样的工作,你原来都需要回来家用电脑处理处理才能做到,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你可以把流程加速。。。
关于这点,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比如对音频、视频的即时处理、更多更酷的图像处理等等,以此为入口,可以扩展成SNS,社会化网络,新搜索引擎之类的,这个方向之前没有很好的意识到,现在觉得,也许还真的大有可为。。。

让我知道你在哪里
Google Map + GPS + 随身携带的手机,这意味着什么?有了GPS(或者其他能获得你具体位置的方式,作为手机的一个部件存在)和随身携带的特点就可以随时更新地理位置信息,有了Google Map(加上其他一些专业的网站,比如天气预报...)就可以了解这个位置所有可能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放出的46件作品中,有27件用到了Google Map。想创意的时候我说,这是一个火热的方向,不要趟这堆浑水,但我没想到能热成这样,能有那么多应用被琢磨出来。比较直白的,当你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城市导航、叫车服务、天气提醒、旅程的安排、美食计划等等,都有应用及时为您送上。这样的内容,可能是不认识的朋友,通过社会化了的网络为你打造。在此基础上,有很多潜在的信息也被挖掘出来,比如有应用帮你计算出这个地域的安全信息,帮助你保护家人;当你家人所在的区域遇到紧急天气情况的时候,会及时通知你;当你有朋友来到你这个地方的时候(或你前往某个城市想查看这里的朋友),你也会被通知到;当你所处的位置发生改变,你的手机配置也会发生变动,使你不会遭遇领导讲话手机铃声响起的尴尬;还有真实信息的友人信息的交流和游戏;基于地理位置的定向的广告投放等等。。。
作品罗列的再多,也不会有更多的意思,如果再让我考虑做一个应用,这个方向我一定是优先考虑。我们通常在电脑上用Google Map的时候,位置信息都是我们自己干巴巴的输入的,只有在手机上,这一维信息才真正的动了起来,不再需要手动的输入,使用越简单的应用肯定会越受欢迎的。。。

沟通和协同
我很坚定的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忘记短信。IM进驻手机占山为王是迟早的事情。短信的应用都是基于服务站的尽力转发模式,而基于互联网的,不但有更大的带宽,更自然的接入方式,还可以进行更好的协同。因此,我们看到一些比较有特点的IM软件,比如基于手绘图片的聊天(IMEasy,这可能是唯一一个中国人的获奖作品...),基于多媒体的聊天,都成为获奖者。Google XMPP的提供,其实就是为了做这件事情的。而基于协同的绘图,日志安排等软件也相继出现。手机,在这里,是纯粹作为类似于电脑这样的信息处理节点的一个便携延伸。。。
所以,电脑有一个,你也可以类似在手机上来一个,只要是可以消遣时间或需要及时处理的,我觉得都可以有一席之地。。。

从手机的特点出发,我觉得,上面三点可以涵盖大部分的作品的特点。当然还有一部分作品,比如虚拟磁盘,基于生物信息的认证,单机概念的游戏等等,这是把手机作为一个单一机器来做的,肯定必须,但姑且不提。。。

聚合、SNS、社会化
在我的概念里这都是web2.0的理念,将不同人创造的消息统一的推到你的面前。在我看来,搜索、聚合、社会化都一样,只不过搜索是把不规矩的信息收集起来放在你面前,聚合是把规矩的信息推到你的面前,而社会化,是通过组织好的路径,把消息放到你的面前。我一直把SNS之类的社会化东西分成两类,一类是将物理世界的人际关系映射到网络中来;另一类是根据人的兴趣建立一个全新的虚拟关系。我有两个离不开的SNS网站,一个是校内,一个是豆瓣。在校内,认识的人都是我现实的朋友,或基于这些朋友扩展而来的朋友,我关注他们的生活,一切开心与不开心,如果是陌生人,我通常不会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豆瓣,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我都不认识,之所以成为好友,可能是因为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CD。在我看来,前者一定要做到庞大的,包含进所有朋友,我只希望用一个,使得一次更新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而后者需要做到专业和专注,不同的兴趣在不同的网站分享(当然,网站不乐意了,他们希望他们什么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都好当然是最好,这相当于合二为一,怕只怕,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
在获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希望通过某种兴趣来搭建的网络,比如通过共同喜好的菜,共同喜好的一段音乐,共同喜欢的一段旅途。不过,这个不是我想强调的重点。我想说,及时的位置信息更新,会像一根巨大的搅棒一样,加速×××的人际关系的交融,也许你们身处异地,互未谋面,因为某个兴趣相识,但某天你突然发现他来到你家门口的球场来看球了,很快认识成了真实的朋友。及时性,是这个搅棒力量的保障,手机,就会是这个搅棒的载体。当然,目前还是我YY的成果,没有任何理论支持。。。

差异
一路看下这Top50的作品。我会觉得有些想法匪夷所思,究其原因,有些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状况,更多的应该是因为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信息化的差异所致。。。
在作品中,有好几个是关于汽车的管理,共同驾驶人的寻找之类,可能是因为我一个穷学生,我无法想象到这样的应用,但我更相信,这是由于中国普遍经济能力较低,没有这类的需求;而有好几个作品是为了降低尾气而做的,环境,在中国还是一个很不受重视的方面;社会化,在这些应用中几乎是无处不在,我觉得这很重要,但没想到如此频繁,我一直很歪曲的觉得,这是老外的倾诉欲望太强所致。。。
总之,我觉得这Top50,要摆到中国来评,肯定会大大的不一样。而我们应该清醒的区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信息化程度不同所致的,我觉得就应该及时跟上,走在前面;而如果是由于文化差异所致,就不要依葫芦画瓢,落一个东施效颦。。。

未来的路
以下内容,纯属自言自语:我的Chamberlain(简单的,可以看成一个手机搜索...)最后的参赛平均分是B(每25%是一个档,B相当于前25% 至50%),除了在Effective use里面拿了个A,在Polish,Indispensability和Originality中都是B。我想我搞错了主次关系,原来我觉得网络只是手机信息的一个载体,搭建好平台比想好应用更重要,现在我觉得,单机的检索应该作为网络的辅助而存在,有效的应用比平台更为重要。因为网络不但可以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源,还可以带来有效的商业模式,而只有最好的应用作标签,所谓的平台才可能推广成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