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方块的,田字型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两个维度,多个自由度,汉字从一开始就不是表音的,它更多的是表达一样东西,它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而只是描述意义的,它因此更像绘画,它并不是一种交流意义上的规则从而使交流变得更容易,而是为了描述一些东西,描述一些事实,汉字的复杂结构也使得学习很不容易。由于汉字是描述意义的,因此如果在现实中没有对应的东西,那么很难使新的汉字被创造,因此这样的结果就是汉字对于外来的事物采取了排斥和抵触的态度,而不是包容和接纳的态度,相反,因为字母文字是表音的,它只是为了交流和抽象思维而定义的一套规则,现实中不一定要有对应事物,字母文字在这两点上都有所表达,对于交流,字母文字代表了一种语音,而语音只是交流的媒介,更实质的东西是交流的内容,因此字母文字必须精确的表达内容,而不能有含蓄,毕竟如果不承载内容,字母实际上什么也不是,一个英语单词代表的只是一个词而不是具体的东西,bus就是公共汽车这个词而不是表达任何关于该事物的别的意思;对于抽象思维,字母文字完全是一套规则,可以从英语中众多的介词可以看到这一点,to和from代表了两个方向趋向性但是却不能表达任何动作,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规则,“来”和“去”不仅表达了方向也表达了动作,对于字母文字,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耦合性很强,几乎是一体的,而汉字却相反,语音不能代表任何语义,甚至不同区域的人说不同的语音但是却使用一套文字,因此人们的思维趋向于向文字的靠拢而不再关注语音,最终导致中国人的语言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则,完全通过语气和语境来被理解。
     一个问题是,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其实并不是并列的,象形文字要历史更悠久一些,其实每个文明的中心在最原始的时候使用的都是象形文字之类的,比如埃及和远古的中东,那个时候文字主要是被用来记录农业事件的,也就是说被少数人使用和掌握,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这种文字没有任何意义,大众只是想更好的交流,实际上他们早就可以交流了,为了将交流从地理上解放,那么人们需要一种介质来记录他们的语言,这种介质是强规则性的,是高效率且简单的,除了记录内容之外不表达任何含义,这种介质并不会记录任何具体的事物,而仅仅表达说话者想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字母文字,如此一来人们想给远方的人传达一个意思,他就不用亲自去了,而只需要想办法把几个字母送过去就可以了,这其实和编码的含义是一样的,而象形文字却一直在从事农业的人当中被使用,他们很少需要相互交流,而只是记录事件,然后根据这些记录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与自然对抗,这有些像阿拉伯数字,同样不表达语音,阿拉伯数字也不是为了交流和推理,而只是为了记录。因此,象形文字主要是为了记录,象形文字规则性很弱,但是信息量却很大,相对保守,相反字母文字是了交流和推理,强调规则,信息量确定,比较开放。以C编程语言来类比,象形文字就是关键字,而字母文字就是语法性的语句和结构。欧洲历史学家很多总认为中国古代的识字率比他们高,因此汉字更易于交流,我认为这个交流没有关系,而更多的和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关。
     另一个问题是日本人也是使用汉字,那为何他们却总是对外来事物采取虽然谨慎但是毕竟很开放的态度呢?今天下午受老婆指教之后恍然大悟,原因有二,第一就是日本借用汉字更多的是将汉字作为语音的载体和不是语音,实际上在汉字引入之前日本已经有了自己的交流规则了,受隋唐文化影响引入了汉字之后,日本人有了语音的载体,虽然也用汉字表达一些事物而不仅仅是语言意义上的词,但是日本人缺少的就是语音的记录载体,而不是语义的载体,比如你总是能听懂x这个发音,你能明白什么意思,但是你不知道怎么记录它,于是使用汉字后,就有了“艾克思”;第二就是日本除了汉字之外还有假名,假名更多的也是表音的,它的产生和腓尼基人发明字母文字有点类似,日本人从此有了一种混合的文字系统,汉字和假名,但是都是表音强于表意,日本人的取代不是很彻底,因此产生了现代日语,而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却逐渐取代了当地的象形文字。由于汉字太复杂而且不太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所以不再用汉字表达外来语,然而如果用平假名的话,由于平假名也是方块的,字符与字符之间间隔相等,加之它是着重表音的,因此应该避免完全使用平假名,所以有了片假名专门用来表示外来语,可见日本人的文字系统就是一种自身的本质加上外来影响然后又自我修正的结果,它不同于汉字,也不同于字母文字,因此日本人的性格独立于中国人和欧洲人,因此日本自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