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精益、敏捷、DevOps是最近几年国内IT领域的热门话题,也不乏一些谁优谁劣的争论和探讨,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对于四者之间的关系我有了一些思考和组合应用,现梳理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各位读者的反馈。
一.理念梳理
1.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DT)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法,它提炼自设计师积累的方法和工具,将人的需求、技术可行性,对商业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
——蒂姆.布朗IDEO总裁兼CEO
2.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可以概述为5个原则:精确地定义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让客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精益思想》James P. Womack,Daniel T.Jones
“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而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
——《精益思想》James P. Womack,Daniel T.Jones
3.敏捷开发
“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
——《敏捷宣言12原则》
“一个软件开发人员、每一个开发团队的职业目标,都是给他们的雇主和客户交付最大可能的价值”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Robert C.Martin
4.DevOps
“DevOps是一种文化运动,会改变个人对其工作的想法,重视所做工作的多样性,支持加快企业实现价值的过程,以及都度量社会和技术改变带来的影响”
——《Effective DevOps》Jennifer Davis,Ryn Daniels
二. 四者的共同目标
由以上关于四大理论的论述引用不难看出其虽各有侧重点和落脚点,但都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综合文化、组织、方法三者的系统改进来实现多频次、小批量、更灵活的价值交付目标。那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妨从价值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下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组合应用
1.定义价值首先我们根据企业战略梳理识别自己的目标用户,并且应用设计思维这一结构化创新方法来与用户深度共情,根据推理与验证确立价值假设
1)与目标用户进行共情:通过访谈、观察、体验的方式观察行为、挖掘故事、体会情感
2)将共情信息进行整理-用户画像
3)将共情信息进行推理-用户旅程,识别出由用户需求驱动的机会点,定义价值假设
2.识别价值流经的过程-精益价值流图
当我们定义完价值后,下一步运用系统思考,通过精益价值流图来进行价值映射:以用户需求为始,以用户价值交付为终,分析价值产生、价值创造、价值验证、价值交付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绘制出当前价值流图。
3.价值流分析-价值象限
接下来我们采用价值象限工具基于当前价值流图进行分析,如图所示,一般我们有四个象限:非必要不增值、非必要增值、必要不增值和必要且增值。
1)非必要不增值的活动,不难理解它就是精益里面强调的“浪费”,我们要想办法消除;
2)非必要增值的活动,显然它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优先级不高,我们可以先忽略;
那么我们重点要讨论的其实是必要且增值和必要不增值的活动。
3)必要且增值的活动,比如需求收集、定义与规划,这些不仅是增值的活动,而且是决定了我们后面一系列研发工作的价值输入,另外写代码的过程显然也是必要且增值的活动,因为这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这些都属于人的内意识活动没办法用工具代替,我们可以参照SAFe的第8项原则“释放知识工作者的内在动力”,来加强人力(创造力)投入,探讨适配的协作模式、工作仪式、激发团队创造力以及自组织能力。
如上图所示,针对于团队级,我们可以采用敏捷思想组建全功能敏捷团队,通过定义角色、工件和仪式来营造自组织氛围,做好价值定义、价值共识以及价值创造。
4)必要不增值的活动,比如测试、构建等这些活动本身不增值,可以说是价值验证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又极为重要,不重视很难保证质量,而这些都属于人的外意识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自动化手段来释放人力资源,让他们去专注内意识发挥创造性价值。
四.通过自动化手段和一体化平台保障和加速价值的流动
1.自动化部分做工具选型;
2.各工具打通形成工具链;
3.各状态节点工具自动触发形成流水线;
4.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增强扩展性和自服务性,形成DevOps平台;
5.通过一体化平台,形成端到端价值交付流程;
6.打破职能竖井,降低协作成本,提升效率;
7.各环节自动数据抽取并提供统一可视化度量视图;
8.数据分层分级展示为各层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五.平台融合形成端到端精益全价值链
DevOps平台进一步与人力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等各平台通过IT4IT理念融合形成公司各资产间的关联,为组织持续改进、投资组合、以及战略目标的达成做支撑。
五.写在结尾的话:
设计思维、精益、敏捷、DevOps每一个体系都各有侧重,在各自的流程、工程实践中独具特色又相互补充,其中的组织与协作实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本文只是从共同的目标出发,梳理的个人之见,如有异议欢迎大家反馈和探讨,另外本文中提到的工具其用途远不只局限于此,这里只是列举了部分实践,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