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那么累,为什么你还当一名程序员?

——写给所有音视频开发者的技术告白


“程序员太累了。”

不管是开发群里的调侃,还是深夜办公室的独白,我们都听过太多类似的话:

  • 🧠 “连上网线就要开干,一掉电就得背锅。”
  • 🪫 “写代码像练气功,走火入魔只在一瞬。”
  • 🔁 “做完 Demo 立马被打回重构,昨天的逻辑今天没人认。”
  • 🧱 “写 SDK 写着写着,不是线程死锁,就是播放黑屏。”

你也许会问:在这么高压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做一名程序员?


一、因为我们曾经被一个“能跑起来的程序”点燃过

程序员那么累,为什么你还当一名程序员?_程序人生

我们很多人,第一次写出一个“能播放摄像头视频的App”,第一次看到一帧帧图像在自己手机、板子、终端屏幕上稳定运行时,那一刻,就像把一堆逻辑混乱、时间戳错乱、内存乱飞的C语言碎片拼成了宇宙。

在我们的日常里,我们做的不是酷炫的界面,而是:

  • 🎥 一个RTMP推流端在弱网中还能保持低延迟上传;
  • 📡 一个RTMP|RTSP播放器可以秒开视频流、不卡帧;
  • 🎯 一条国标链路从注册、心跳、订阅到视频回传能完整跑通;

这些东西,没人点赞,但它们让系统真的跑了起来,让客户在调度中心、大屏、执法终端上真的看到了视频。


二、不是因为“热爱996”,而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构建系统而不是写Demo

很多同行追求“快速搞定”“尽快上线”,写个能跑的Demo就完事。

但我们选择:

做一套可控、可落地、可维护的系统能力内核。

所以,我们花了9年时间,从零自研:

  • 🧱 播放器模块:RTSP/RTMP播放,秒开、低延迟、事件回调、渲染可控;
  • 📤 推流模块:Android/iOS/Windows/Linux 四端统一,软硬编自适应;
  • 📡 轻量级RTSP服务:轻量级部署,适配推屏、摄像头、回环;
  • 📼 录像模块:支持边播边录、切片保存、断点续录;
  • 🔁 转发模块:支持 RTSP 转 RTMP、RTMP 转 GB28181、多路分发;
  • 🛰 GB28181设备接入:支持国标平台标准注册、心跳、目录、媒体推送、语音广播、历史视音频回放和下载;

我们不是为“卷而卷”,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客户买的是稳定性、兼容性、系统集成能力——不是代码,而是“抗风险能力”。


三、我们不是在写代码,我们在“写业务跑得起来的底座”

做音视频开发最现实的一句话是:

“看似调用的是播放函数,实际承载的是客户系统的稳定性。”

你写的RTMP推送模块一卡顿,调度平台就黑屏;
你实现的播放器如果不支持重连,指挥中心就出现“画面丢失”;
你接的GB28181链路不稳定,后台就报“设备离线”;

这不是Bug,这是“业务中断”,是“现场停摆”。

我们之所以不断打磨 SDK,就是为了不给客户“造坑”,不给系统“埋雷”


四、所以,程序员那么累,我们还在坚持,是因为……

  • 我们知道底层没人看,但没人看更要写好
  • 我们知道工具容易被替代,但系统稳定性替代不了
  • 我们知道热度转瞬即逝,但流媒体基础设施不会被抛弃
  • 我们知道自己的模块只是个大系统里面的小部件,但它支撑着整个业务链路的完整闭环

你会看到我们不断更新博客、持续维护官网、开放文档、记录每一个调用说明,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

技术,不只是完成任务的手段,而是系统运行下去的尊严。


五、给正在坚持写代码的你,也给正在部署项目的你

如果你是新入行的开发者:
不要满足于“跑通Demo”,试着想清楚:“为什么播了十分钟就卡了?”“为什么弱网下无法恢复?”“播放不卡和系统不卡,是一回事吗?”

如果你是项目负责人:
别轻易选择“功能最全”的播放器,而要选在部署中能被感知、被控制、能反馈的SDK模块

如果你是正在调接口的工程师:
当你看到大牛SDK的每个函数背后,都带着“是否重连”“回调信息”“状态码”的设计,那是因为我们不希望你只“能播”,而是能“播得明白”


六、结语:做技术的人,有时只需要一句理解

程序员确实很累。但我们愿意坚持,因为:

  • 我们看到自己写的模块支撑了应急调度平台;
  • 我们看到客户用我们写的播放器成功完成了一场现场直播;
  • 我们看到推流、播放、转发、录像模块在数百个平台上稳定跑了几个月;

我们在大牛直播SDK,会继续写下去,不为噱头、不图热闹,只为写出真正能跑得起来的音视频系统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