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个bond.sh文件,添加内容如下,标红内如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

#!/bin/bash
IP1=192.168.0.100
GATE=192.168.0.254
ETH1=enp3s0f0
ETH2=enp3s0f1
modprobe bonding

#备份网卡配置文件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bak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bak

#修改网卡配置文件
function bond1()
{
cat<<EOF >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1
DEVICE=bond1
TYPE=bond
NAME=bond1
BONDING_MASTER=yes
BOOTPROTO=static
ONBOOT=yes
IPADDR=$IP1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GATE
BONDING_OPTS="mode=1 miimon=100"
EOF
}
bond1
 
function eth1(){
cat<<EOF >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TYPE=Ethernet
BOOTPROTO=none
DEVICE=$ETH1
ONBOOT=yes
MASTER=bond1
SLAVE=yes
EOF
}
eth1
 
function eth2(){
cat<<EOF >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TYPE=Ethernet
BOOTPROTO=none
DEVICE=$ETH2
ONBOOT=yes
MASTER=bond1
SLAVE=yes
EOF
}
eth2
 
#重启网卡服务、关闭NetworkManager服务、关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NetworkManager.service
systemctl disable NetworkManager.service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

chmod a+x bond.sh  授予bond.sh执行权限

./bond.sh 执行即可。

参考:

选项miimon 是指定隔多长时间进行链路检查,单位为ms;
选项mode是表示绑定口的工作模式,有0-6种模式,
网卡绑定的模式一共有7种(即mode=0、1、2、3、4、5、6):
(1)mode=0(balance-rr模式)网卡的负载均衡模式。特点:(1)所有链 路处于负载均衡状态,轮询方式往每条链路发送报文,基于per packet方式发送。服务上ping 一个相同地址:1.1.1.1 双网卡的两个网卡都有流量发出。负载到两条链路上,说明是基于per packet方式 ,进行轮询发送。(2)这模式的特点增加了带宽,同时支持容错能力,当有链路出问题,会把流量切换到正常的链路上。
(2)mode=1(active-backup模式)网卡的容错模式。 特点:一个端口处于主状态 ,一个处于从状态,所有流量都在主链路上处理,从不会有任何流量。当主端口down掉时,从端口接手主状态。
(3)mode=2(balance-xor模式)需要交换机支持。特点:该模式将限定 流量,以保证到达特定对端的流量总是从同一个接口上发出。既然目的地是通过MAC地址来决定的,因此该模式在“本地”网络配置下可以工作得很好。如果所有 流量是通过单个路由器(比如 “网关”型网络配置,只有一个网关时,源和目标mac都固定了,那么这个算法算出的线路就一直是同一条,那么这种模式就没有多少意义了。),那该模式就不 是最好的选择。和balance-rr一样,交换机端口需要能配置为“port channel”。这模式是通过源和目标mac做hash因子来做xor算法来选路的。
(4)mode=3(broadcast模式)。特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一个报文会复制两份往bond下的两个接口分别发送出去,当有对端交换机失效,我们感觉不到任何downtime,但此法过于浪费资源;不过这种模式有很好的容错机制。此模式适用于金融行业,因为他们需要高可靠性的网络,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5)mode=4(IEEE 802.3ad动态链路聚合模式)需要交换机支持。特 点:802.3ad模式是IEEE标准,因此所有实现了802.3ad的对端都可以很好的互操作。802.3ad 协议包括聚合的自动配置,因此只需要很少的对交换机的手动配置(要指出的是,只有某些设备才能使用802.3ad)。802.3ad标准也要求帧按顺序 (一定程度上)传递,因此通常单个连接不会看到包的乱序。802.3ad也有些缺点:标准要求所有设备在聚合操作时,要在同样的速率和双工模式,而且,和 除了balance-rr模式外的其它bonding负载均衡模式一样,任何连接都不能使用多于一个接口的带宽。此外,linux bonding的802.3ad实现通过对端来分发流量(通过MAC地址的XOR值),因此在“网关”型配置下,所有外出(Outgoing)流量将使用 同一个设备。进入(Incoming)的流量也可能在同一个设备上终止,这依赖于对端802.3ad实现里的均衡策略。在“本地”型配置下,路两将通过 bond里的设备进行分发。
(6)mode=5   自适应传输负载均衡模式。特 点:balance-tlb模式通过对端均衡外出(outgoing)流量。既然它是根据MAC地址进行均衡,在“网关”型配置(如上文所述)下,该模式 会通过单个设备来发送所有流量,然而,在“本地”型网络配置下,该模式以相对智能的方式(不是balance-xor或802.3ad模式里提及的XOR 方式)来均衡多个本地网络对端,因此那些数字不幸的MAC地址(比如XOR得到同样值)不会聚集到同一个接口上。
不像802.3ad,该模式的接口可以有不同的速率,而且不需要特别的交换机配置。不利的一面在于,该模式下所有进入的(incoming)流量会到达同一个接口;该模式要求slave接口的网络设备驱动有某种ethtool支持;而且ARP监控不可用。
(7)mode=6   网卡虚拟化方式。特点:该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时加上针对IPV4流量的接收负载均衡(receive 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换机)的支持。接收负载均衡是通过ARP协商实现的。bonding驱动截获本机发送的ARP应答,并把源硬件 地址改写为bond中某个slave的唯一硬件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对端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进行通信。所有端口都会收到对端的arp请求报文,回复arp 回时,bond驱动模块会截获所发的arp回复报文,根据算法算到相应端口,这时会把arp回复报文的源mac,send源mac都改成相应端口mac。 从抓包情况分析回复报文是第一个从端口1发,第二个从端口2发。以此类推。

具体选择哪种要根据自己需要和交换机情况定,一般Mode=0和Mode=1比较常见;Mode=6负载均衡方式,两块网卡都工作,不需要交换机支持,也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