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个周五,由于很久没吃肉,憋得难受就寻了一个卖肉夹馍的摊子,买肉夹馍。因为有个人一口气买了5个,我就等了会。期间发现摊主和我差不多大,20来岁的样子,无聊之下就和他聊了起来。

我:老板,一天肉夹馍能卖多少个,100个?

摊主:说不准,境况好的话150个吧。(边剁肉边回答)

我:干多久了?

摊主:两个月了吧。

我:你喜欢肉夹馍这个行当么?

摊主:谈不上喜欢,只是糊口。(说罢,擦了擦脸上的汗)

我:那,你为什么选择来卖肉夹馍呢,有没有考虑过做其他的事呢?

摊主:其他的干不了。(脸上泛起一丝无奈)

我:......

一句话噎得我说不出话了,之后就那么看着他剁肉,拍蒜,切辣椒,一个个肉夹馍做好了...

我拿着我的肉夹馍,咬了口,味道怎么没原来的好呢?

...

下午内部要自己选一个话题说点东西,说是锻炼口才。

轮到我就讲了这个中午的经历,然后说了自己的一点感想:

...

他20来岁,四肢健全。我感觉年轻的时候应该出去拼搏一番,方才不愧对自己的年轻。而他却说自己其他的干不了就把自己的后路封住,这样好么,这样对么?

很多人,不,应该说全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由不会到会,由干不了到干得了的,你之前会做肉夹馍么,你之前会买菜么,你之前会挣钱么,你之前会说话么,你之前会走路么......

我讨厌那些自己明明能做到一些事情却因为自己不努力就推脱说自己干不了这样的人。

他说他因为糊口才不得不卖肉夹馍,这点我也不喜欢,你不喜欢可以去改变啊,要么让自己慢慢喜欢上肉夹馍,要么换份工作。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爱好,理想或者人生伴侣。

作为大众份子,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改变,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行动。

突然想起白岩松在一个节目里面说的一段话:“行动这样一个关键词,恐怕是最最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行动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词,大家就会觉得它足够赢得掌声。我觉得真要行动起来的时候,首先它是天下最难的事情。行动起来你必须有足够的长跑的耐心还要面临很多委屈,你可能要去动别人的奶酪,你可能要去改变,你可能甚至有的时候要在没人的地方去流眼泪。这也正是行动的可贵之处。但是反过来说,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愿意行动去忍受着一些列的委屈甚至艰难呢?那是因为行动又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当你行动了之后,就会看到很多的事情。每天进步一点点,很多很具体的收获就会陆续展现在你面前。这个时候,你的眼泪和你的辛苦,都觉得挺值得。所以我觉得行动这个词,让我想到的就是这样几个字: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就需要行动。”

当天就说了这么些,之后老师上去点评时特意说了我

小瑜(音译)老师说:张帆,人越往上走,就越感到害怕。知道圆么,直径越大它接触的面积就越大。好就说这么多。

兵老师说:刚才有位同学说了肉夹馍的故事,其实卖肉夹馍也可以很成功的,只要他认真,做得好,也可以开连锁店。现在不是有很多很成功的例子么。

其实这两个老师说的都对都不对。(只针对他们所说)

小瑜老师的观点是:安于现状也挺好的,因为人越往上走,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因无知进而感到害怕,畏惧。他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吧。

兵老师的观点是:专注于一件事情,努力去做它就会成功。

我觉得小瑜老师说的很对,只是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总觉得有点不适合,还是那句话,趁我们年轻,趁我们无所畏惧,趁我们还有勇气的时候多去做一些尝试,努力吧。人要是总因为这或那的顾忌而让自己过得年如一日似的生活,有意思么?

兵老师说的也很对,但他没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在牺牲至少100个人的基础上得来的。也许我说的有点极端,但也算是事实吧。

因为有切身的经历,高中上的是省重点高中,入学大家都半斤八两,三年后,高考结束过一本线的只有寥寥数百人。成功率只有10%不到,学校如此,社会就更别说了。能有1%的成功率已经很高了。(只对于事,不考虑个人的具体因素)

通常我们只是看到成功这个光鲜的外表而忽略的它背后的残酷。

可成功,传奇毕竟还是存在的,因此还是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中的一点点念想。

因而每天还是有不断的人去尝试,尝试...(很不幸我也是其中一员)

概括来说我们三个人的观点也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小瑜老师:安于现状

兵老师:成功,精英。

我:尝试,行动,改变。

这三种的观点或价值取向的适应对象群体是不一样的: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年轻适合我的中年也许就不适合我,更不用说年老了。

对于年轻的我来说,现在适合自己的就是:尝试,行动,改变。

也许过了这个阶段,自己也会慢慢认同兵老师的想法:精英,成功。老了可能就是小瑜老师的安于现状了。

再说一点:我觉得吧,我们没必要追求那些大成功,每天过的充实,学到一些生活技能就很不错了。偶尔收获一些小成功就更开心了。生活过的实在,开心,充实真的就应该知足了。适当的约束下自己的野心享受一下平凡的生活真的蛮好的。